【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观察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昆虫定枝调查饲养观察盒。
技术介绍
1、在昆虫生态学研究领域,对昆虫种类、数量及其分布状况的调查,是评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预测害虫爆发并制定相应防治策略的重要基础。目前,广泛采用的调查方法为定点定枝调查法,涉及在树冠的各个层次和方位选取特定枝条,以进行昆虫种类和数量的统计与分析。
2、传统的昆虫调查技术主要依赖于人工捕捉,这就使得对高大植物的调查存在诸多挑战。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集枝条,不仅会对植物造成损伤,而且,效率低下,还存在漏补风险以及昆虫形态不易保持等问题,并且,采集的枝条易萎蔫,无法保证统计观察记录周期的连续性。此外,将有害生物和天敌昆虫分别捕捉并置于小室中饲养,虽然可以借助全光物候箱进行实验室观察,但此方法成本较高且与田间观察存在较大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昆虫定枝调查饲养观察盒,以解决现有昆虫调查技术容易损伤枝条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昆虫定枝调查饲养观察盒,包括通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昆虫定枝调查饲养观察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折痕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半盒(100)和第二半盒(200),所述第一半盒(100)设置有第一上半孔(111)和第一下半孔(112),所述第二半盒(200)设置有第二上半孔(211)和第二下半孔(212),所述第一半盒(100)与所述第二半盒(200)对接形成容纳腔(020),其中,在所述第一半盒(100)与所述第二半盒(200)的对接状态下,所述第一上半孔(111)与所述第二上半孔(211)共同围成供枝条(010)穿过的第一孔(300),所述第一下半孔(112)与所述第二下半孔(212)共同围成供所述枝条(010)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昆虫定枝调查饲养观察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折痕转动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半盒(100)和第二半盒(200),所述第一半盒(100)设置有第一上半孔(111)和第一下半孔(112),所述第二半盒(200)设置有第二上半孔(211)和第二下半孔(212),所述第一半盒(100)与所述第二半盒(200)对接形成容纳腔(020),其中,在所述第一半盒(100)与所述第二半盒(200)的对接状态下,所述第一上半孔(111)与所述第二上半孔(211)共同围成供枝条(010)穿过的第一孔(300),所述第一下半孔(112)与所述第二下半孔(212)共同围成供所述枝条(010)穿过的第二孔(400),所述第一孔(300)和所述第二孔(400)分别在所述枝条(010)的不同部位与所述枝条(010)密封配合;所述第一半盒(100)和所述第二半盒(200)均为tpu材质,所述第一半盒(100)和所述第二半盒(200)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透气窗(500),所述透气窗(500)设置有可拆装的纱网(6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定枝调查饲养观察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盒(100)的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半盒(200)的第一侧边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半盒(100)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半盒(200)的第二侧边两者中的一者设置有凹槽(120),所述第一半盒(100)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半盒(200)的第二侧边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凸起(220),所述凸起(220)嵌入所述凹槽(120),用于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半盒(100)的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二半盒(200)的第二侧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昆虫定枝调查饲养观察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盒(100)的第二侧边设置有第一拉手部(130),所述第二半盒(200)的第二侧边设置有第二拉手部(230),在所述第一半盒(100)与所述第二半盒(200)的对接状态下,所述第二拉手部(230)与所述第一拉手部(130)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昆虫定枝调查饲养观察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手部(1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拉手部(130)在所述第一半盒(100)的第二侧边分散排布,所述第二拉手部(230)的数量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敬宇,付育,陈晓乐,姜媛,张超然,孟庆文,董晓帆,庆宇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紫竹院公园管理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