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匚型滑轮外壳的连续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669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22
本技术涉及连续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工匚型滑轮外壳的连续模,用于将料带连续冲切为多个工件,包括相互对接配合的上模主体和下模主体,上模主体和下模主体至前向后分为压线段、切边段、折边段、折弯段和断料段;上模主体对应压线段的部位设置有对工件靠近一边沿的位置处进行压线的压线冲刀;上模主体对应切边段的部位设置有对工件边沿的位置处进行切边的切边冲刀,且切边冲刀对料带进行冲切时保留有连接部来连接冲切后形成的相邻两个工件;通过压线冲刀、切边冲刀和折边冲刀的配合,避免了直接用冲刀进行复杂冲型的情况,这样就减少了冲刀在加工过程中的磨损,从而延长了冲刀的使用寿命,在批量生产中减少了冲刀的更换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续模,尤其是涉及一种加工匚型滑轮外壳的连续模


技术介绍

1、连续模作为一种先进的模具技术,在五金件加工中具有诸多优势,连续模的各工序之间定位精度高,能够有效地保证五金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同时,采用连续模进行加工,仅需一次定位即可在一次冲压行程中完成多个工序,大大减少了加工时间和工序间的搬运时间,从而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连续模的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少人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并且能够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然而,现有一种匚型长条状结构的滑轮外壳,为了保证其强度,滑轮外壳本身需要一定的材料厚度,因此在加工过程中模具需要具备更高的强度,此外,如图1所示,一种滑轮外壳会在边沿位置进行细微向内弯折处理,这一结构能够在提高其强度的基础上使其边沿更为圆润而不易割伤人,但在加工该边沿结构时,若直接用冲刀进行冲型,冲刀接触该工件边沿处的面积小、长度长、且工件厚度大,冲切过程中会对冲刀造成较大的损害,导致在批量生产过程中需要多次更换新的冲刀,不仅造成成本的提高,还导致生产加工效率受到影响,对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匚型滑轮外壳的连续模,用于将料带连续冲切为多个工件(40),包括相互对接配合的上模主体(10)和下模主体(20),其特征在于,上模主体(10)和下模主体(20)至前向后分为压线段、切边段、折边段、折弯段和断料段;上模主体(10)对应压线段的部位设置有对工件(40)靠近一边沿的位置处进行压线的压线冲刀(31);上模主体(10)对应切边段的部位设置有对工件(40)边沿的位置处进行切边的切边冲刀(32),且切边冲刀(32)对料带进行冲切时保留有连接部(41)来连接冲切后形成的相邻两个工件(40);上模主体(10)对应折边段的部位设置有对工件(40)被压线的位置处进行折边的折边冲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匚型滑轮外壳的连续模,用于将料带连续冲切为多个工件(40),包括相互对接配合的上模主体(10)和下模主体(20),其特征在于,上模主体(10)和下模主体(20)至前向后分为压线段、切边段、折边段、折弯段和断料段;上模主体(10)对应压线段的部位设置有对工件(40)靠近一边沿的位置处进行压线的压线冲刀(31);上模主体(10)对应切边段的部位设置有对工件(40)边沿的位置处进行切边的切边冲刀(32),且切边冲刀(32)对料带进行冲切时保留有连接部(41)来连接冲切后形成的相邻两个工件(40);上模主体(10)对应折边段的部位设置有对工件(40)被压线的位置处进行折边的折边冲刀(33);上模主体(10)对应折弯段的部位设置有对工件(40)进行匚型折弯的折弯冲刀(34);上模主体(10)对应断料段的部位设置有对相邻两个工件(40)之间的连接部(41)进行切断的断料冲刀(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匚型滑轮外壳的连续模,其特征在于,上模主体(10)对应切边段和折边段之间的部位还设置有用于对工件(40)边沿进行压毛边的压毛边冲刀(3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匚型滑轮外壳的连续模,其特征在于,上模主体(10)对应压线段之前的部位还设置有用于在料带上开设导正孔的第一冲孔冲刀(37),第一冲孔冲刀(37)对应于料带上冲出工件(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蓬勃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