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开关的灌胶壳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6632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21
本技术公开一种微动开关的灌胶壳体结构,包括:微动开关本体、底座和线束,微动开关本体固定在底座一侧,线束位于底座另一侧;微动开关本体包括导电端子,导电端子一端沿底座厚度方向贯穿底座,并与线束相连接;壳体,壳体安装在底座另一侧,壳体内形成有腔体,导电端子一端和至少部分线束位于腔体内;底座另一侧形成有凸台,凸台上形成有凹槽;壳体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一插块,第一插块与凹槽相适配,第一插块能够插入凹槽内,以使壳体安装在底座另一侧。本技术通过壳体内侧壁上的第一插块与底座上的凹槽相插接的方式,取消传统设计中在壳体两侧增加的扣位结构,简化结构,显著减少外部结构件的数量和体积,使得微动开关整体尺寸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动开关,尤其涉及一种微动开关的灌胶壳体结构


技术介绍

1、在电子设备的制造与应用中,带线束微动开关作为一种关键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类控制系统中,其性能稳定性与防水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为了提高端子部位的防水性能,业界常采用灌胶或低压包塑等方式进行封装,具体的,在端子和线束连接一侧安装灌封套壳,并在此套壳内注入灌封胶,以增强端子的密封性,防止水分侵入。然而,传统设计中为了固定灌封套壳并增强其密封性,往往需要在套壳两侧增加扣位结构,这些额外的扣位设计不仅增加开关的整体体积,限制其在空间受限场合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动开关的灌胶壳体结构,以解决传统的灌封套壳两侧增加扣位结构,增加微动开关整体体积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微动开关的灌胶壳体结构,包括:微动开关本体、底座和线束,所述微动开关本体固定在所述底座一侧,所述线束位于所述底座另一侧;所述微动开关本体包括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一端沿所述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动开关的灌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开关的灌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1)相邻所述凹槽(22)的一侧上形成有第一滑槽(23),所述第一滑槽(23)沿第一方向分布;所述壳体(4)相邻所述第一插块(42)的一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插块(43),所述第二插块(43)与所述第一滑槽(23)相适配,所述第二插块(43)能够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滑槽(23)内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动开关的灌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1)相邻所述凹槽(22)的另一侧上形成有第二滑槽(24),所述第二滑槽(24)沿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动开关的灌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动开关的灌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1)相邻所述凹槽(22)的一侧上形成有第一滑槽(23),所述第一滑槽(23)沿第一方向分布;所述壳体(4)相邻所述第一插块(42)的一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插块(43),所述第二插块(43)与所述第一滑槽(23)相适配,所述第二插块(43)能够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滑槽(23)内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动开关的灌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1)相邻所述凹槽(22)的另一侧上形成有第二滑槽(24),所述第二滑槽(24)沿第一方向分布;所述壳体(4)相邻所述第一插块(42)的另一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三插块(44),所述第三插块(44)与所述第二滑槽(24)相适配,所述第三插块(44)能够沿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滑槽(24)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动开关的灌胶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23)与所述第二滑槽(24)相对所述凹槽(22)对称分布,所述第二插块(43)和所述第三插块(44)相对所述第一插块(42)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动开关的灌胶壳体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耿涛叶雨慧
申请(专利权)人:仝达实业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