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土壤中化感物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85763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去除土壤中化感物质的方法,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极性交换电场实现“边生产边修复”,在种植植物(作物或林木)之前,先通过电场去除土壤中已积累的化感物质;在植物生长时,极性交换电场和土壤水分的补充有效地确保土壤中的可迁移物质,例如,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和钼等的数量和流动性(目的是让处理后的土壤更符合健康土壤的要求,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并采用极性交换电场及时去除新产生的化感物质,防止其积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改良,具体涉及一种去除土壤中化感物质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化感作用是指植物(供体)产生并通过挥发、淋溶、根系分泌和残株降解等方式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从而促进或抑制自身或其他植物生长发育的一种化学生态学现象。化感作用中起作用的次生代谢物就是化感物质,而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对自身生长产生抑制时,这种化感作用被称为自毒作用,参与自毒作用的化感物质即为自毒物质,自毒物质也被视为作物连作障碍产生的主要诱因。化感物质的特点是分子量小且结构简单,常见的一般包括酚酸类、水溶性有机酸、萜类及生物碱等。当化感物质进入土壤并不断积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降低其果实的产量与品质。

2、自毒作用的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某些化感物质会在土壤中积累,达到一定量时,会抑制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是某些化感物质会影响土壤的养分形态和水平,导致土壤养分失衡。三是一些化感物质积累会抑制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减少其多样性,而有毒物质与相关有害微生物相互促生导致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恶化,加剧病害的发生。

3、有研究发现,酚酸类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去除土壤中化感物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圆形铁丝网中最小圆形铁丝网的半径为1~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圆形铁丝网中,相邻两个圆形铁丝网的间距为1~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电场为多组时,相邻两组环形电场的最外圈圆形铁丝网的最短间距≥0.5m。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为通直流电,所述直流电的电流≤5A,电压≤60V。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土壤中化感物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圆形铁丝网中最小圆形铁丝网的半径为1~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圆形铁丝网中,相邻两个圆形铁丝网的间距为1~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电场为多组时,相邻两组环形电场的最外圈圆形铁丝网的最短间距≥0.5m。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为通直流电,所述直流电的电流≤5a,电压≤60v。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水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杰胡焱田森林刘华英黄建洪刘树根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