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层罩面用多重反应型冷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85715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薄层罩面用多重反应型冷拌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道路材料的技术领域,用以解决水反应型冷拌沥青混合料洒水量难以控制、水份分散不均匀导致固化强度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薄层罩面用多重反应型冷拌沥青混合料包括以下质量组分原料:100份集料、4‑6份冷拌沥青、0.5‑1份刚柔复合型固化剂;所述冷拌沥青包括以下质量组分:100份基质沥青,20‑30份活性稀释剂、10‑15份水,0.1份表面活性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多重反应生成刚性络合物、柔性交联结构、致密结晶结构三者在有限的空间内互相交织,形成稳定的三维网格结构,显著提升冷拌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高温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沥青路面养护材料的,尤其涉及冷拌沥青混合料。


技术介绍

1、在公路建设领域,热拌沥青混合料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它凭借良好的路用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类公路路面铺设工程。热拌沥青混合料通过将沥青和石料加热至较高温度后进行拌和,能够使沥青均匀地裹覆在石料表面,形成稳定的结合料体系。这使得铺设后的路面具备较高的强度、抗滑性以及耐久性,能够承受各种交通荷载和自然环境的考验。

2、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用于加热沥青和石料。同时,高温拌和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废气等污染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道路沥青路面的使用需求不断增加,但随之而来的是路面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如裂缝、坑槽、车辙等。传统的路面养护技术多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进行修复,但其施工过程能耗高、污染大,且在施工时需要长时间封闭交通,对社会经济活动造成较大影响。因此,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高能耗和高温拌和特性,与当下道路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亟需开发一种新型的冷拌沥青薄层罩面养护技术,通过优化材料配比、改进施工工艺、提升混合料的性能稳定性,从而实现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拌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拌沥青包括以下质量组分:100份基质沥青,20-30份活性稀释剂、10-15份水,0.1份表面活性剂;所述冷拌沥青的制备工艺为:将活性稀释剂、水、表面活性剂混合、乳化均匀,得到反应型冷拌剂乳液,然后将基质沥青加热后加入反应型冷拌剂乳液,获得冷拌沥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拌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稀释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2-4份多羟基化合物、10-1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40份长链烷醇、45-55份多元羧酸酐。

3.根据要求2所述冷拌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羟基化合物为丙三醇或赤藓糖醇;所述长链烷醇为十二烷醇、十四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拌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拌沥青包括以下质量组分:100份基质沥青,20-30份活性稀释剂、10-15份水,0.1份表面活性剂;所述冷拌沥青的制备工艺为:将活性稀释剂、水、表面活性剂混合、乳化均匀,得到反应型冷拌剂乳液,然后将基质沥青加热后加入反应型冷拌剂乳液,获得冷拌沥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拌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稀释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组分:2-4份多羟基化合物、10-1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40份长链烷醇、45-55份多元羧酸酐。

3.根据要求2所述冷拌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羟基化合物为丙三醇或赤藓糖醇;所述长链烷醇为十二烷醇、十四烷醇、十六烷醇和十八烷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多元羧酸为反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或邻苯二甲酸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冷拌沥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稀释剂的合成方法为:将多羟基化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长链烷醇和多元羧酸酐混合,在120-160℃下反应5-6h。

5.一种薄层罩面用多重反应型冷拌沥青混合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组分原料:100份集料、4-6份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冷拌沥青、0.5-1份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耀杜俊涛张敏鑫聂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