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体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532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13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体电池,包括壳体以及盖板;其中,盖板安装于壳体的开口端;壳体的材质为绝缘材质;盖板包括正极分体导电部、绝缘部以及负极分体导电部,且沿着第一预设方向,正极分体导电部、绝缘部以及负极分体导电部顺次相连接。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单体电池,在正负极中间夹杂绝缘结构,并且配合绝缘的壳体结构,实现正负极的单独引出,不会短路,相对于传统的顶盖结构,可省略上塑胶、下塑胶、密封圈以及铆接块等部件,减小占用的空间,极大地提升了电池的容量,实现了高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单体电池


技术介绍

1、目前,单体电池在结构上都追求高空间利用率,用于提升单体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即用于提容,但是目前单体电池的盖板结构包括盖片、上塑胶、下塑胶、极柱、铆接块以及密封圈等结构,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单体电池的提容,可见,如何实现单体电池的高空间利用率,以实现提容仍旧是行业内开发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体电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体电池的盖板结构占用空间大,空间利用率小,不利于单体电池的提容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单体电池,包括壳体以及盖板;其中,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所述壳体的材质为绝缘材质;所述盖板包括正极分体导电部、绝缘部以及负极分体导电部,且沿着第一预设方向,所述正极分体导电部、所述绝缘部以及所述负极分体导电部顺次相连接。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着第二预设方向,所述正极分体导电部的背离极芯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引流凸台。

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盖板;其中,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所述壳体的材质为绝缘材质;所述盖板包括正极分体导电部、绝缘部以及负极分体导电部,且沿着第一预设方向,所述正极分体导电部、所述绝缘部以及所述负极分体导电部顺次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沿着第二预设方向,所述正极分体导电部的背离极芯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引流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凸台形成有朝向背离极芯的一侧凸出的第一焊接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所述第一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盖板;其中,所述盖板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所述壳体的材质为绝缘材质;所述盖板包括正极分体导电部、绝缘部以及负极分体导电部,且沿着第一预设方向,所述正极分体导电部、所述绝缘部以及所述负极分体导电部顺次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沿着第二预设方向,所述正极分体导电部的背离极芯的一侧形成有第一引流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凸台形成有朝向背离极芯的一侧凸出的第一焊接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所述第一焊接凸台凸出于所述第一引流凸台的高度为h1,且0.3mm<h1<0.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所述正极分体导电部的靠近极芯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极耳容纳槽,且所述第一极耳容纳槽与所述第一引流凸台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所述第一引流凸台的背离极芯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横向散热槽和/或第一纵向散热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电池,其特征在于,沿着第二预设方向,所述正极分体导电部的靠近极芯的一侧形成有第一绝缘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峥宋章训杨亦双杨庆亨许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