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致密微球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58531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致密微球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如下步骤:S1、将磷酸铁、锂源、有机碳源和掺杂剂混合进行湿法研磨,得到一次纳米颗粒(50‑100nm)的悬浮浆料;S2、将S1所得一部分悬浮浆料进行喷雾干燥,得到颗粒紧实的二次微球粉体(1‑3μm);S3、将S1所得另一部分悬浮浆料和S2所得二次微球粉体按照一定质量比例(3‑7:7‑3)混合,再加入无机线性碳源和粘结剂混合进行湿法乳化搅拌,得到颗粒级配的乳化浆料;S4、将S3所得乳化浆料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多级致密的三次微球粉体(10‑15μm)。该发明专利技术不仅避免了一次纳米颗粒易团聚且副反应多的问题,而且解决了二次球形颗粒密度低内部存在“死区”且充放电循环开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多级致密微球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作为一种清洁和可再生能源,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电能存储领域,其中正极材料决定了电池的性能和成本。与三元正极材料相比,lifepo4(lfp)正极材料因其低成本、高安全性和卓越的循环性能而被广泛接受。然而,在电动汽车领域,lfp由于本征导电率低,导致倍率性能差,难以在大功率汽车上应用。

2、纳米化是提高lfp倍率性能最常用的手段。纳米化意味着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而高比表面积导致电极与电解液接触面积增大,可能加剧界面副反应(如电解液分解、sei膜过厚),降低库仑效率并影响循环寿命。同时,纳米颗粒因表面能高易发生团聚,增加材料合浆过程中的沉降风险,降低电极粘结力,导致电极加工困难。将纳米初级颗粒组装为二次颗粒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策略。然而,目前二次颗粒设计仍存在颗粒接触不紧密,孔隙率大的问题,这会导致:(1)二次颗粒密度低,造成内部可能出现“死区”,导电性能差;(2)二次颗粒强度较低,容易在电极合浆和辊压过程中发生结构破碎的现象;(3)同时,二次颗粒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致密微球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致密微球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锂源为磷酸锂、碳酸锂、氢氧化锂、磷酸氢二锂、磷酸二氢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碳源为葡萄糖、蔗糖、淀粉、抗坏血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量为磷酸铁质量的5-10%;所述掺杂剂为钛氧化物、铌氧化物、钒氧化物、锰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量为磷酸铁质量的0.1-0.5%;所述一次纳米颗粒的粒度D50为50-1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致密微球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喷雾干燥采用二流体喷雾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致密微球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致密微球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锂源为磷酸锂、碳酸锂、氢氧化锂、磷酸氢二锂、磷酸二氢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碳源为葡萄糖、蔗糖、淀粉、抗坏血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量为磷酸铁质量的5-10%;所述掺杂剂为钛氧化物、铌氧化物、钒氧化物、锰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添加量为磷酸铁质量的0.1-0.5%;所述一次纳米颗粒的粒度d50为50-1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致密微球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喷雾干燥采用二流体喷雾方式,二次微球粉体粒度为1-3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致密微球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悬浮浆料和二次微球粉体按照一定质量比例(3-7:7-3)级配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猛猛王宇作阮殿波李文州杨志
申请(专利权)人:银贮阜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