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水稻-浮萍共生系统磷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84864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水稻‑浮萍共生系统磷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属于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整稻田并施加基肥;S2:水稻插秧,灌水;S3:水稻返青期,间歇灌水和降雨水深均控制在40mm;S4:水稻返青期后,施撒浮萍,形成水稻‑浮萍共生系统;S5:水稻分蘖期,施加分蘖肥,同时间歇灌水和降雨水深分别控制在60mm和80mm;S6:水稻拔节孕穗期,施加穗肥,同时间歇灌水和降雨水深分别控制在60mm和80mm;S7:水稻抽穗开花期、乳熟期和黄熟前期,间歇灌水和降雨水深分别控制在60mm和80mm;S8:水稻黄熟后期,排水或自然落干,收割水稻;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大大减少磷素流失,提高磷肥利用效率,而且能够避免与水稻竞争磷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灌溉,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水稻-浮萍共生系统磷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


技术介绍

1、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磷,但土壤中的磷多以无机难溶态或有机态的形式存在,导致其难以直接被水稻吸收,即土壤中自然供给的有效磷难以满足水稻对磷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促进水稻生长发育,一般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会施加磷肥,但目前的水稻种植模式下,磷肥利用效率低,而大量未被吸收的磷肥容易随灌溉水流失,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可能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

2、鉴于此,设计一种提高水稻-浮萍共生系统磷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水稻-浮萍共生系统磷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具有不仅大大减少磷素流失,提高磷肥利用效率,而且能够避免与水稻竞争磷肥的特点。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水稻-浮萍共生系统磷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水稻-浮萍共生系统磷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稻-浮萍共生系统磷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基肥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其中,氮肥为尿素,磷肥为过磷酸钙,钾肥为硫酸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水稻-浮萍共生系统磷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氮肥施加量以纯氮计为193kg ha-1,磷肥施加量为65kg ha-1,钾肥施加量为65kg ha-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稻-浮萍共生系统磷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水稻-浮萍共生系统磷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稻-浮萍共生系统磷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基肥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其中,氮肥为尿素,磷肥为过磷酸钙,钾肥为硫酸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高水稻-浮萍共生系统磷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氮肥施加量以纯氮计为193kg ha-1,磷肥施加量为65kg ha-1,钾肥施加量为65kg ha-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稻-浮萍共生系统磷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水稻插秧的季株行距为15cm×20cm,每穴3棵秧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水稻-浮萍共生系统磷肥利用效率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浮萍在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海丽刘小刚韩焕豪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