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曲线微织构刀具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8482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10
一种仿生曲线微织构刀具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刀具加工技术领域。所述刀具包括前刀面、后刀面和切削刃的铣刀片,所述刀具前角为0°,所述刀具后角为11°;所述刀具的前刀面上加工设置有多个仿生曲线微织构,分布在刀具前刀面的环形区域内;通过递进式的布置方式,微织构逐步覆盖整个环形区域,从内圆向外圆扩展,形成规则的、多尺度的微织构网络,最终呈现出对称的蜂窝状形式,且具有中心对称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微织构能改变切屑与刀具接触状况,减小接触面积,储存切屑,有效延长切削液在前刀面上的滞留时间,降低切削力,提升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同时可提升刀具抗磨损能力,阻止切屑划伤刀具减少磨粒磨损,改变接触界面防止粘着磨损,降低成本延长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刀具加工,涉及一种仿生曲线微织构刀具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工业4.0理念的提出,金属加工领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其中,难加工材料的广泛应用成为航空航天、国防、医疗等高
的一大趋势。这些材料以高温合金、淬硬钢、不锈钢为典型代表,因其高强度、高硬度等优异性能,在满足极端工况需求的同时,也对加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一方面,这些材料的高强度、高硬度特性使其在切削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硬质切屑。这些切屑在与刀具表面接触时,会引发显著的磨粒磨损,从而加快刀具正常磨损时期内刀具表面的磨损速度,缩短刀具的正常工作周期,降低刀具在正常运行中的使用寿命。

3、另一方面,现有刀具技术的不足进一步放大了这些难加工材料带来的挑战。例如,传统刀具表面平滑,与切屑和工件的接触面较大,切削过程中摩擦力和切削力显著增加,特别是在加工难加工材料时,因缺少减摩结构,切削力过大不仅会导致加工精度和工件表面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引发刀具的断裂或失效。此外,在复杂的磨损机制作用下,刀具还容易受到多种形式的损伤。例如,切屑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曲线微织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包括前刀面、后刀面和切削刃的铣刀片,所述刀具前角为0°,所述刀具后角为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曲线微织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曲线微织构为形状呈“Sinx”曲线形扭曲结构的凹坑,微织构底部平面为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曲线微织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仿生曲线微织构的“Sinx”形曲线结构,其相同的一侧始终朝向刀具前刀面的中心,每个微织构的两端点连线均与以前刀面中心为圆心,以前刀面中心到微织构拐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曲线微织构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曲线微织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具包括前刀面、后刀面和切削刃的铣刀片,所述刀具前角为0°,所述刀具后角为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曲线微织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曲线微织构为形状呈“sinx”曲线形扭曲结构的凹坑,微织构底部平面为弧形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曲线微织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仿生曲线微织构的“sinx”形曲线结构,其相同的一侧始终朝向刀具前刀面的中心,每个微织构的两端点连线均与以前刀面中心为圆心,以前刀面中心到微织构拐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相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曲线微织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曲线微织构分布的区域与刀具切削刃之间保持固定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曲线微织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曲线微织构数量为1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溢徐继文张新喜孙国雁初宏震王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