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8479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09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其中,供电组件用于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供电;供电组件包括壳体、固定壳体内的电池支架、抵接于壳体和电池支架之间的第一密封件以及活动连接于电池支架的调气件,第一密封件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中安装有咪头;电池支架与第一密封件围合形成有气流腔和间隔于气流腔的感应通道,感应通道连通安装孔至雾化器;电池支架还开设有相互间隔的出气孔和进气孔,出气孔直接连通气流腔和雾化器,进气孔连通气流腔与外界;调气件位于进气孔的端口处,用于调节进气孔的进气量。本申请的供电组件设置了双气道结构,不仅可以实现进气调节,而且,结构组成简单,密封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气雾生成,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1、常见的电子雾化设备中,通常可分为可换弹雾化设备和一次性电子雾化设备,两种类型各有各的特点,但两者在气道上基本都是使用单气道或主辅气道结合的气流方式来实现供电装置的启动触发的。单气道为电子雾化产品应用较多的气流方式,气道流体稳定,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但单气道使用条件单一,随着电子雾化行业日益追求的多功能可调气产品频繁上新,在可调气产品上单气道已不满足于现有要求。主辅气道结合的电子雾化产品中,主道与辅助气道相连,辅助气道可以用于进气调气,然而,此种结构设置方式中,为避免冷凝液进入气道而咪头的灵敏度,常常需要设置较为复杂的气道部件,且密封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电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双气道的电子雾化装置密封性不高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供电组件,供电组件用于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供电;供电组件包括壳体、固定壳体内的电池支架、抵接于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电组件,用于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固定所述壳体内的电池支架、抵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电池支架之间的第一密封件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电池支架的调气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密封件适配的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件至少部分进入到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连接有围合部,所述围合部中形成有连通至所述安装孔的感应腔;所述感应腔形成为所述感应通道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组件,用于为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固定所述壳体内的电池支架、抵接于所述壳体和所述电池支架之间的第一密封件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电池支架的调气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密封件适配的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件至少部分进入到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抵接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连接有围合部,所述围合部中形成有连通至所述安装孔的感应腔;所述感应腔形成为所述感应通道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支架还开设有间隔于所述出气孔且与雾化器连通的感应孔,所述第一密封件上开设有感应槽,所述感应槽和所述电池支架围合形成为所述感应通道的一部分,以将所述感应孔和所述感应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背离所述气流腔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壳体内壁抵接的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桲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卓力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