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座结构及电子膨胀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445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9 11:07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阀座结构及电子膨胀阀,阀座结构包括阀座部和转接部,转接部和阀座部分别用于转接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阀座部具有限位腔,限位腔的开口位于阀座部的底壁;至少部分转接部穿设在限位腔内,转接部与阀座部在限位腔的开口处形成环形焊缝。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转接部实现对第一接管的炉焊转接,将转接部与阀座部的焊接位置限定在阀座部的底部,避免出现如焊接位置在阀座部的侧部时,激光焊等焊接易受第二接管干涉等不利于焊接的情况,便于操作人员的焊接以及对应焊接设备的实现性,提高焊接的便利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膨胀阀,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阀座结构及电子膨胀阀


技术介绍

1、目前,可将电子膨胀阀运用于串联式再热除湿领域,由于此应用下电子膨胀阀设置在两个室内侧换热器之间,这决定了在正常空调工况下,电子膨胀阀在大开度时的压降要足够小,保证正常制冷、制热时的整机能力;且由于电子膨胀阀设置在室内侧,对噪音的要求也较高,基于此,可在电子膨胀阀的阀口处设置多孔消音部,以降低冷媒流通的噪音。

2、电子膨胀阀的阀座部的侧部和底部分别炉焊有第二接管和第一接管,为了避免第一接管直接与阀座部炉焊时焊料会对消音部造成影响的情况,常通过设置转接部实现对第一接管和阀座部的转接并使第一接管炉焊在转接部上,转接部与阀座之间则通过其他焊接方式(如激光焊)连接。

3、但这样存在第一接管和/或第二接管对转接部与阀座之间的焊接产生干涉的情况,如焊接位置位于阀座部的侧壁上时,第二接管的尺寸、弯折等易对焊接过程产生止挡干涉等情况,为了避免第一接管和/或第二接管对焊接的干涉,需要对转接部与阀座之间的焊接位置进行限定。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部(10)和转接部(20),所述转接部(20)和所述阀座部(10)分别用于转接第一接管(41)和第二接管(42),所述阀座部(10)具有限位腔(1031),所述限位腔(1031)的开口位于所述阀座部(10)的底壁;至少部分所述转接部(20)穿设在所述限位腔(1031)内,所述转接部(20)与所述阀座部(10)在所述限位腔(1031)的开口处形成环形焊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20)包括与所述限位腔(1031)的内壁限位配合的第一配合段(21),所述第一配合段(21)至少部分穿设在所述限位腔(10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部(10)和转接部(20),所述转接部(20)和所述阀座部(10)分别用于转接第一接管(41)和第二接管(42),所述阀座部(10)具有限位腔(1031),所述限位腔(1031)的开口位于所述阀座部(10)的底壁;至少部分所述转接部(20)穿设在所述限位腔(1031)内,所述转接部(20)与所述阀座部(10)在所述限位腔(1031)的开口处形成环形焊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20)包括与所述限位腔(1031)的内壁限位配合的第一配合段(21),所述第一配合段(21)至少部分穿设在所述限位腔(1031)内,所述第一配合段(21)的底部与所述阀座部(10)的底部在所述限位腔(1031)的开口处形成所述环形焊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段(21)整体穿设在所述限位腔(1031)内,所述第一配合段(21)的底壁与所述阀座部(10)的底壁齐平,所述第一配合段(21)的底壁与所述开口所在的所述阀座部(10)的底壁之间形成所述环形焊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段(21)的底壁和/或所述阀座部(10)的底壁在所述环形焊缝处具有环形凹槽(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段(21)的底壁与所述阀座部(10)底壁在所述阀座结构的轴向上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段(21)的底部凸出所述限位腔(1031)的开口,所述第一配合段(21)的底壁与所述开口所在的所述阀座部(10)的底壁在所述阀座结构的轴向上的间隔距离为h,0.1mm≤h≤1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座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贺宇辰徐冠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