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397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涉及体形矫正技术领域,该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包括第一矫正部,第一矫正部对患者躯体的左右两侧进行夹持,使第二矫正部对第一矫正部的位置进行固定,对患者的脊柱进行矫正,驱动部驱动两个第二矫正部朝向患者进行移动,第二矫正部便能够对患者身体的前后两侧进行夹持,对患者的驼背进行矫正,将患者的下颌放置于L型板上,同时将颈托抵触于患者的后颈处,通过调整部来驱动L型板朝向患者的后背进行移动,便能够对患者脖子前倾的体态进行纠正,综上所述:能够对患者的不同的体态缺陷进行矫正,而且能够跟随患者生长发育时的体形变化和脊柱弯曲变化而进行调节,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佩戴周期,极大地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体形矫正,具体是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


技术介绍

1、目前脊柱侧弯是医学界公认的顽症,尤其青少年脊柱侧弯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到达3%-5%,我国脊柱侧弯人数高达300万,每年新增30万患者。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尤其女孩月经前后是发展的高峰期,严重危害着祖国的花朵。

2、根据国际脊柱侧凸学会标准,cobb角在10°-25°的轻度侧弯患者通常被归类为观察期群体,未达到手术(cobb角>45°)或支具治疗(cobb角>25°)的指征。目前临床指南建议对该类患者采取运动疗法干预,但实际应用中存在显著局限性。当前主流的运动疗法体系虽在理论上强调三维矫形与神经肌肉控制,但其临床效果存在显著不确定性。研究表明,不同文献报道的运动疗法矫正有效率波动于30%-70%,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以下技术痛点: (1)治疗标准化缺失:现有方法多依赖治疗师经验制定训练方案,缺乏精准的生物力学参数指导,难以实现个体化生物力学适配;(2)从业人员能力断层:国内脊柱侧弯运动疗法认证体系尚未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普遍缺乏具备三维脊柱评估与矫正技术资质的专业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是,第一矫正部(1)包括第二夹持板(18),第二夹持板(18)位于患者侧弯脊柱上凸起部位的一侧,还包括两个第一夹持板(11),一个第一夹持板(11)与患者的腰部和胯骨进行抵触,另一个第一夹持板(11)位于患者的腋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是,第一矫正部(1)还包括调节部,用于调节两个第一夹持板(11)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是,调节部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夹持板(11)表面的螺纹管(12),且螺纹管(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是,第一矫正部(1)包括第二夹持板(18),第二夹持板(18)位于患者侧弯脊柱上凸起部位的一侧,还包括两个第一夹持板(11),一个第一夹持板(11)与患者的腰部和胯骨进行抵触,另一个第一夹持板(11)位于患者的腋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是,第一矫正部(1)还包括调节部,用于调节两个第一夹持板(11)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是,调节部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夹持板(11)表面的螺纹管(12),且螺纹管(12)位于两个第一夹持板(11)之间,两个螺纹管(12)相互靠近的一端内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4),两个螺纹杆(14)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环(15),两个螺纹管(12)的表面均套设有套环(13),螺纹管(12)的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16),第一滑槽(16)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7),且第一滑块(17)与套环(13)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是,第二矫正部(2)包括两个连接块(21),且两个连接块(21)分别位于患者身体的前后两侧,连接块(21)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一夹持杆(22)和第二夹持杆(23),第一夹持杆(22)和第二夹持杆(23)呈八字型,两个第一夹持板(11)安装于第二夹持杆(23)上,第二夹持板(18)安装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松叶梅李嘉仪张兆飞张鑫沙舟孟湛东黄卫张爱连梁洁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