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83889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46
本揭示公开一种成像用光学镜头,包含五片透镜。五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五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第三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成像用光学镜头能同时满足移动对焦功能、望远功能、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质的需求。本揭示还公开具有上述成像用光学镜头的取像装置及具有取像装置的电子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揭示涉及一种成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及取像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2、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由于往昔之光学镜头较不易在成像品质、敏感度、光圈大小、体积或视角等需求间取得平衡,故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以符合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揭示提供一种成像用光学镜头、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其中,成像用光学镜头包含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至少四片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本揭示提供的成像用光学镜头能同时满足对焦功能、望远功能、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质的需求。

2、本揭示提供一种成像用光学镜头,包含五片透镜。五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五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五片透镜,所述五片透镜沿光路由一物侧至一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且所述五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焦距为fL,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12,其满足下列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五片透镜,所述五片透镜沿光路由一物侧至一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且所述五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焦距为fl,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12,其满足下列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其满足下列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最靠近所述物侧的透镜其物侧表面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l,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为v2,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为v4,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为v5,其满足下列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焦距为fl,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其满足下列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量为sag3r1l,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1r1l,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5r2l,其满足下列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l,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量为sag2r2l,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于光轴上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位置平行于光轴的位移量为sag3r1l,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2r2l,其满足下列条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反射元件,其中所述反射元件沿光路行径方向位于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成像面之间。

12.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13.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14.一种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含五片透镜,所述五片透镜沿光路由一物侧至一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且所述五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最靠近所述物侧的透镜其物侧表面至最靠近所述像侧的透镜其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l,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最靠近所述像侧的透镜其像侧表面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l,其满足下列条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中至少一片透镜的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l,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其满足下列条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至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dr5r8l,其满足下列条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l,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l,其满足下列条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最靠近所述像侧的透镜其像侧表面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l,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焦距为fl,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其满足下列条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用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最靠近所述物侧的透镜其物侧表面至最靠近所述像侧的透镜其像侧表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dl,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最靠近所述像侧的透镜其像侧表面至所述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ll,所述成像用光学镜头于所述第一状态时的焦距为fl,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冠廷蔡承谕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