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式输送机全自动纠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8345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4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式输送机全自动纠偏装置,包括跑偏检测装置、转动装置、传动机构、控制装置、圆弧形轨道和底座,所述跑偏检测装置成对设置,由接线端、触头、活动臂,角位移传感器、机体和支架组成,所述机体为圆柱形结构,径向向内倾斜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机体一端底面圆心处径向可动设置有活动臂,所述活动臂顶端设置有触头,所述机体外侧还设置有接线端,所述角位移传感器设置在机体内侧。增面纠偏滚筒组表面覆盖有菱形花纹,提高与输送带双向转动的摩擦力,增大纠偏力及加快纠偏速度;圆弧形轨道截面采用上梯下方形结构,抗弯截面模数大,强度与刚度高,确保轨道稳定性与安全性。调偏角度由PLC控制器精确控制,实现智能化无人值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全自动纠偏的装置。


技术介绍

1、应用带式输送机输送各种散状物料,在生产过程中,转运站上层的带式输送机往下层带式输送机转运过程中,从转运站上层的带式输送机往下层带式输送机转运时,由于输送带速度、落差、重力加速度、漏斗及溜槽的结构形状、诱导风量等因素的影响,物料没有落在下层带式输送机输送带的中心上,往往是沿着溜槽落在输送带的边缘上。由于输送带是柔性材料,输送带在两个托辕之间有一定的垂度,在物料的冲击下,受力边输送带偏离托辐,引起输送带跑偏,物料漏撒,扬尘污染环境,影响生产进行,严重将停产。现有技术中,改变头部漏斗及溜槽的结构,中间加装活动挡料板,降低物料的落差;采用托棍纠偏;液压式托辐纠偏、导轨纠偏等方法。存在导轨强度不高、纠偏力小,纠偏速度慢,纠偏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全自动纠偏装置,解决带式输送机在转运过程中的跑偏间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式输送机全自动纠偏装置,包括跑偏检测装置、转动装置、传动机构、控制装置、圆弧形轨道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跑偏检测装置(1)成对设置,由接线端(13)、触头(14)、活动臂(15),角位移传感器(16)、机体(17)和支架(18)组成,所述机体(17)为圆柱形结构,径向向内倾斜设置在支架(18)上,所述机体(17)一端底面圆心处径向可动设置有活动臂(15),所述活动臂(15)顶端设置有触头(14),所述机体(17)外侧还设置有接线端(13),所述角位移传感器(16)设置在机体(17)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全自动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式输送机全自动纠偏装置,包括跑偏检测装置、转动装置、传动机构、控制装置、圆弧形轨道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跑偏检测装置(1)成对设置,由接线端(13)、触头(14)、活动臂(15),角位移传感器(16)、机体(17)和支架(18)组成,所述机体(17)为圆柱形结构,径向向内倾斜设置在支架(18)上,所述机体(17)一端底面圆心处径向可动设置有活动臂(15),所述活动臂(15)顶端设置有触头(14),所述机体(17)外侧还设置有接线端(13),所述角位移传感器(16)设置在机体(17)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全自动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轨道(9)为同心圆结构,由两条圆形轨道组成,所述圆弧形轨道(9)截面为上梯下方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全自动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增面纠偏滚筒组(2)、移动回转车(3)、轨道清扫装置(4)和旋转架体(5),所述移动回转车(3)与旋转架体(5)连接,水平成对设置在圆弧形轨道(9)内,所述增面纠偏滚筒组(2)轴向两端通过轴承与移动回转车(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全自动纠偏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廷品
申请(专利权)人:中乾鞍山新材料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