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层混合修复的土地生态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3327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多层混合修复的土地生态修复结构,包括总架和安装在总架外侧的车体,所述总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底盘架,所述底盘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层架,所述总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铺设箱,所述底盘架内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疏松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多层混合修复的土地生态修复结构,具有可以在各种场景进行移动,并且在行进途中对途径的土地进行修复作业,在使用的时候,空心主轴外侧的疏松耙会对地面进行疏松动作,通过横梁右侧的伸缩缸推拉调节架,此时调节架以及与之连接的空心主轴会沿着转轴发生转动,并且呈弧形下降或是抬高,以便于供疏松耙可以根据所需场景进行灵活的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具体为一种可多层混合修复的土地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1、众所周知,土地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的过程,针对地力下降、生态功能退化、土地破坏、植被损毁、水土流失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修复,例如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植被重建等措施,恢复生态功能,使其能够重新用于农业、林业、生态旅游等用途。

2、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在进行土地修复过程中,由于其土地的使用场景不同,例如农田在进行疏松后淋撒药物的时候需要挖掘的土层深度需要较深,而在矿山等开采造成的土地则相对可以较浅,但现有技术中小型的土地修复结构很难同时规避以上问题,而且由于修复土地的位置可能差异较大,故而现有技术中的载具难以平稳的行驶,同时淋撒的土壤调节药液可能只会覆盖在输送后的土壤表面,而难以均匀的与土壤混合,使用较为不便;

3、基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我们发现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多层混合修复的土地生态修复结构,包括总架(1)和安装在总架(1)外侧的车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架(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底盘架(3),所述底盘架(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层架(4),所述总架(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铺设箱(5),所述底盘架(3)内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疏松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层混合修复的土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调节架(63)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7),所述隔板(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受力架(8),所述受力架(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分布套(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多层混合修复的土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多层混合修复的土地生态修复结构,包括总架(1)和安装在总架(1)外侧的车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架(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底盘架(3),所述底盘架(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层架(4),所述总架(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铺设箱(5),所述底盘架(3)内侧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疏松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层混合修复的土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调节架(63)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7),所述隔板(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受力架(8),所述受力架(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分布套(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多层混合修复的土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架(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药箱(10),层架(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泵(11),所述泵(11)的输入端和药箱(10)连通,所述泵(11)的输出段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多层混合修复的土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套(9)的内侧设有密封件(13),所述分布套(9)的内侧和空心主轴(64)转动连接,所述分布套(9)的顶部和连接软管(1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多层混合修复的土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套(9)的顶部和层架(4)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保护管(14),所述保护管(14)设在连接软管(12)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多层混合修复的土地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箱(5)的底部设为斗状,所述铺设箱(5)内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拨轴(15),所述拨轴(1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拨片(16),所述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王郑洁吴守亮岳海姚红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市建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