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分液头、换热装置及制冷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82872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量分液头、换热装置及制冷设备,变量分液头包括分液头本体和多根支管。分液头本体具有冷媒入口和多个冷媒出口。多根支管分别焊接于多个冷媒出口,每一支管均包括沿冷媒流动方向依次分布的连接段和主体段,连接段的上游端或上游侧设有缩径部且缩径部内径φ1小于主体段上游端处内径φ21且两者之间的内径差Δφ≤0.3mm。其中,多根支管按照缩径部内径的不同划分为基准分路和至少一变量分路且每一分路均包括至少一根支管;变量分路内缩径部处的流通面积相对基准分路内缩径部处的流通面积呈比例缩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配件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变量分液头、换热装置及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1、目前制冷设备用冷媒分液头研究多为等量分配设计,该结构分液头在换热器风场分布相对均匀时能有效提升蒸发器的蒸发效率。翅片换热器是常用蒸发器的一种,因其结构简单、换热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商用制冷翅片蒸发器不仅尺寸大、换热回路多,而且每一回路到风机的距离不等而导致风场分布不均匀;距离风机较远的换热回路,风阻大,故而其分量小于距离风机近的换热回路。风场的不均匀分布使得换热器各回路无法完全适应等量分配设计的分液头所分配的冷媒量,导致各回路出口温度偏差较大,制冷性能系数下降。

2、为此,有人提出根据风场分布来调整换热器内各回路的长短或分液头各分路的长短。如中国专利cn115451616提出一种分液器、换热组件及其控制方法、空调系统;该方案通过调整分液器的每条节流分路的流程长度,进而实现每一节流分路所对应的出口温度可调。然而,这样的调整方式不仅调试工作量大,调试时长不确定且调试范围受制冷设备内部空间限制;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每一节流分路的流程长度是在特定工况下匹配得出,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上游端经缩口后形成缩径部且所述缩径部的轴向长度L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第i变量分路内支管缩径部处的流通面积Si和基准分路内支管缩径部处的流通面积S0之间的比例关系满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准分路和变量分路中,至少有一条分路的每根支管均设有射流部,所述射流部位于相应主体段的下游端或下游侧且其上内径最小处形成射流喉部,所述射流喉部的内径小于主体段下游端处的内径</p>

5.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上游端经缩口后形成缩径部且所述缩径部的轴向长度l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第i变量分路内支管缩径部处的流通面积si和基准分路内支管缩径部处的流通面积s0之间的比例关系满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准分路和变量分路中,至少有一条分路的每根支管均设有射流部,所述射流部位于相应主体段的下游端或下游侧且其上内径最小处形成射流喉部,所述射流喉部的内径小于主体段下游端处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喉部的内径和相应缩径部内径之间满足:且所述射流部的轴向长度3mm≤l1≤3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射流部的支管还包括装配段,所述装配段的上游端连接于主体段或射流部,所述装配段的下游端外径大于主体段的下游端外径以匹配外部管路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段焊接于主体段下游端,所述射流部设置于主体段下游端或内嵌于装配段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量分液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段的轴向长度l2≤35mm,装配段的轴向长度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壮伟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斯贝达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