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启动缓熄灭电路及LED电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8280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非智能照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缓启动缓熄灭电路及LED电源装置。其包括输入滤波整流模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电容储能模块、主控调参模块及反激隔离可调光电路。输入滤波整流模块与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将交流电转换为稳定直流并提升功率因数,电容储能模块通过大容量电容及稳压芯片,在断电后为单片机等元件提供临时供电,实现灯光缓熄灭,主控调参模块利用拨码开关设置缓启动时间与占空比,通过单片机输出PWM信号控制反激调光模块,结合反激变压器及反馈电路,实现LED亮度动态调节与恒流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脉冲宽度调制技术实现灯光的缓启动和缓熄灭,利用大容量电容延长缓熄时间,提升照明系统灵活性与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照明控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缓启动缓熄灭电路及led电源装置。


技术介绍

1、led照明技术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从简单的指示灯应用到如今广泛用于各种照明场景的演变。早期的led由于发光效率低、亮度不足,主要应用于电子设备的状态指示。随着半导体材料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蓝光led的专利技术和商业化,使得高亮度白光led成为可能,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范围。在此基础上,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被引入到led驱动设计中,实现了对led灯亮度的精确控制,进一步提升了能效比和用户体验。

2、在led照明领域,传统驱动方案虽能实现基础的亮度调节与电源转换,但在动态调光精度与断电后功能延展性上存在明显短板。例如,在剧场灯光控制或智能楼宇系统中,灯光需根据场景需求实现平滑的亮度渐变,而现有pwm调光技术常因控制信号单一或反馈机制不足,导致亮度阶跃明显、过度生硬。此外,传统方案的储能设计,难以在断电后维持稳定供电,导致缓熄时间短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启动缓熄灭电路及le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启动缓熄灭电路,包括输入滤波整流模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和反激调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储能模块和主控调参模块,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启动缓熄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储能模还包括稳压芯片Q2/U2,所述稳压芯片Q2/U2输入端接电阻R27,所述电阻R27另一端通过电阻R23接至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23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连接处还接电解电容C4正极,所述电解电容C4负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启动缓熄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调参模块包括单片机U3,所述单片机U3的电源引脚4接稳压芯片Q2/U2输出端,且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启动缓熄灭电路,包括输入滤波整流模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和反激调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储能模块和主控调参模块,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启动缓熄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储能模还包括稳压芯片q2/u2,所述稳压芯片q2/u2输入端接电阻r27,所述电阻r27另一端通过电阻r23接至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23和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的连接处还接电解电容c4正极,所述电解电容c4负极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启动缓熄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调参模块包括单片机u3,所述单片机u3的电源引脚4接稳压芯片q2/u2输出端,且之间还并联有电容c15和电容c5,所述电容c15和电容c5另一端均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启动缓熄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u3的引脚6接拨码开关sw1输入端,所述拨码开关sw1包括多个独立位,其中第1、2、3、4位分别连接电阻r1、电阻r3、电阻r5和电阻r8,所述电阻r1、电阻r3、电阻r5和电阻r8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单片机u3的引脚6还连接有上拉电阻r2和下拉电阻r9,所述电阻r2接稳压芯片q2/u2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缓启动缓熄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u3的引脚1接电容c6、电阻r13和三极管q1发射极,所述电容c6和电阻r13的另一端均接二极管d6阳极,所述电容c6和电阻r13的另一端以及二极管d6阳极均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伟金仙芝罗平生蔡曜任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企一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