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248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33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包括:卷绕后能够形成筒状挠性接头的挠性接头本体;设置在所述挠性接头本体卷绕后相互搭接的两端的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使所述挠性接头本体相互搭接两端卡接固定;设置在所述筒状挠性接头轴向上的两端,使所述筒状挠性接头本体与相邻设备固定的装配结构,该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无需将下料器从料箱中拔出即可实现挠性接头的更换,可以提高挠性接头的更换速度,降低更换难度,而且无需在更换过程中使电解槽停机,进而提高电解槽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解槽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


技术介绍

1、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固定在料箱法兰和下料气缸法兰之间,以实现下料器的密封,避免下料过程中粉尘飞扬的情况,但是,下料器挠性接头长期在电解高温环境中,老化破损,造成供料时物料粉尘飞扬,清理时间长,影响电解槽正常运行,同时增加电解槽卫生清理难度和检修人员维修强度,现有的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是将整个挠性结构套设在电解槽下料器的外部,当挠性接头老化破损时,需要停止向电解槽料箱供料,并等待料箱内料消耗完后,通过吊装作业拔出下料器,将老化的挠性接头取下,更换上新的挠性接头,此种更换方式不仅更换难度大,更换速度慢,且需要停机更换,影响工作效率。

2、因此,对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进行设计,提高挠性接头的更换速度,降低更换难度,在更换过程中不影响电解槽的正常运行,进而提高电解槽工作效率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提高挠性接头的更换速度,降低更换难度,在更换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2)包括设置于所述挠性接头本体(1)一端且沿所述筒状挠性接头的轴向交替设置的燕尾凸起(4)和燕尾槽(5),以及设置于所述挠性接头本体(1)另一端且沿所述筒状挠性接头的轴向交替设置的燕尾槽(5)和燕尾凸起(4);其中,所述挠性接头本体(1)任意一端的所述燕尾凸起(4)与另外一端的所述燕尾槽(5)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2)包括设置于所述挠性接头本体(1)一端的卡孔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挠性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2)包括设置于所述挠性接头本体(1)一端且沿所述筒状挠性接头的轴向交替设置的燕尾凸起(4)和燕尾槽(5),以及设置于所述挠性接头本体(1)另一端且沿所述筒状挠性接头的轴向交替设置的燕尾槽(5)和燕尾凸起(4);其中,所述挠性接头本体(1)任意一端的所述燕尾凸起(4)与另外一端的所述燕尾槽(5)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2)包括设置于所述挠性接头本体(1)一端的卡孔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挠性接头本体(1)另一端且与所述卡孔结构配合的凸起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2)包括设置于所述挠性接头本体(1)一端的第一钩状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挠性接头本体(1)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一钩状结构配合的第二钩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槽下料器挠性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3)包括分别与所述筒状挠性接头轴向上的两端连接,且朝向远离所述筒状挠性接头中心延伸的安装部(6),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部(6)上的安装孔(7)。

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志清李文博郭靖宇史元彬赵鹏飞孙祺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