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位置调整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81914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位置调整结构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副反射面,副反射面上设置有矩形凸台,矩形凸台上套设有X向调整板,X向调整板上连接有X向调整螺钉,X向调整螺钉与矩形凸台接触;所述X向调整板的上部套设有Y向调整板,Y向调整板上连接有Y向调整螺钉,Y向调节螺钉与X向调整板接触;所述Y向调整板的上部设置有安装圆柱,安装圆柱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外套设有固定筒,固定筒上连接有Z向调整螺钉,Z向调整螺钉与固定柱接触;所述固定筒上连接有Z向调整板,Z向调整板与天线的支撑杆远离主反射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柱与Z向调整板之间设置有Z向压缩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位置调整结构及方法,将副反射面的位置沿天线径向(X向和Y向)和轴向(Z向)分别调整及锁定,从而解决某些高频段高精度双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位置调整工程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天线,特别涉及一种双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位置调整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双反射面天线由主反射面、副反射面和馈源组合而成,具有结构紧凑、增益高、旁瓣低、噪声低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军民领域。由于结构设计、零件加工、天线装配等因素的影响,工程应用中的天线副反射面实际位置很难与理论位置完全重合,存在偏差,导致天线的电性能恶化,如增益下降、指向偏离、旁瓣电平升高。为此,工程应用中惯常的方法是通过改变固定副反射面的支撑杆的长度来调整副反射面的位置。众所周知,固定副反射面的支撑杆数量至少3根,调整副反射面位置时,需要逐一调整支撑杆的长度,支撑杆长度调整时会同时改变副反射面沿天线轴向和径向的偏离距离,因此调整过程麻烦,效率低下,调整精度不高,不适合某些高频段高精度双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位置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位置调整结构及方法,将副反射面的位置沿天线径向(x向和y向)和轴向(z向)分别调整及锁定,从而解决某些高频段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位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副反射面(1),副反射面(1)上设置有矩形凸台(12),矩形凸台(12)上套设有X向调整板(2),X向调整板(2)上连接有X向调整螺钉(21),X向调整螺钉(21)与矩形凸台(12)接触;所述X向调整板(2)的上部套设有Y向调整板(3),Y向调整板(3)上连接有Y向调整螺钉(31),Y向调节螺钉与X向调整板(2)接触;所述Y向调整板(3)的上部设置有安装圆柱(35),安装圆柱(35)连接有固定柱(5),固定柱(5)外套设有固定筒(6),固定筒(6)上连接有Z向调整螺钉(61),Z向调整螺钉(61)与固定柱(5)接触;所述固定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位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副反射面(1),副反射面(1)上设置有矩形凸台(12),矩形凸台(12)上套设有x向调整板(2),x向调整板(2)上连接有x向调整螺钉(21),x向调整螺钉(21)与矩形凸台(12)接触;所述x向调整板(2)的上部套设有y向调整板(3),y向调整板(3)上连接有y向调整螺钉(31),y向调节螺钉与x向调整板(2)接触;所述y向调整板(3)的上部设置有安装圆柱(35),安装圆柱(35)连接有固定柱(5),固定柱(5)外套设有固定筒(6),固定筒(6)上连接有z向调整螺钉(61),z向调整螺钉(61)与固定柱(5)接触;所述固定筒(6)上连接有z向调整板(7),z向调整板(7)与天线的支撑杆(8)远离主反射面(4)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柱(5)与z向调整板(7)之间设置有z向压缩弹簧(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位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凸台(12)与x向调整板(2)之间设置有x向压缩弹簧(13),x向调整板(2)与y向调整板(3)之间设置有y向压缩弹簧(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位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调整板(7)中部设置有安装过孔(74),安装圆柱(35)穿过安装过孔(74),z向压缩弹簧(51)套设于安装圆柱(3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反射面天线的副反射面位置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调整板(2)上设置有x向安装腰型孔(23),x向安装腰型孔(23)中设置有与副反射面(1)连接的x向固定螺钉(24);所述y向调整板(3)上设置有y向安装腰型孔(32),y向安装腰型孔(32)中设置有与x向调整板(2)连接的y向固定螺钉(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登材杨舒旸李洲唐海李剑徐亿勇李路周振凯林鑫超唐亦尘王茂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