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间歇式毛细金属管内表面电化学抛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8188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歇式毛细金属管内表面电化学抛光方法,将毛细金属管作为阳极,将阴极丝通入毛细金属管内部,形成阳极‑阴极系统;抛光液在毛细金属管内部流动,对所述毛细金属管进行间歇式电化学抛光处理,间歇式电化学抛光电流为0.5A~10A,间歇时间为5s~60s,抛光时间为5s~60s,整体抛光时间为2min~60min。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内表面粗糙度Ra≤0.1μm,均匀性达95%,工艺效率提升30%,尤其适用于医疗器械、微反应器等高精度需求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具体为一种适用于毛细金属管内表面的间歇式电化学抛光方法。。


技术介绍

1、金属毛细管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与微尺度流体传输特性,广泛应用于精密医疗器械(如心血管支架、微创手术导管)、航空航天燃料喷射系统、微反应器等领域。然而,此类管材内表面光洁度直接决定其性能:例如,心血管支架内壁粗糙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微反应器内表面缺陷会引发反应物残留或传质不均。因此,实现毛细金属管内表面高精度抛光(粗糙度ra≤0.1μm)是提升器件可靠性的关键技术瓶颈。常规物理方法中的粒子无法均匀地与毛细管内表面充分作用,常规化学方法不能保证反应物与内表面的充分作用。从而导致现有方法和技术很难实现毛细金属管内表面改性,如毛细管内表面抛光、刻蚀、制备功能化涂层等。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金间歇式毛细金属管内表面电化学抛光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一种间歇式毛细金属管内表面电化学抛光方法,将毛细金属管作为阳极,将阴极丝通入毛细金属管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间歇式毛细金属管内表面电化学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毛细金属管作为阳极,将阴极丝通入毛细金属管内部,形成阳极-阴极系统;抛光液在毛细金属管内部流动,对所述毛细金属管进行间歇式电化学抛光处理,间歇式电化学抛光电流为0.5A~10A,间歇时间为5s~60s,抛光时间为5s~60s,整体抛光时间为2min~60mi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抛光时间与间歇时间相互交替,抛光时抛光液停止流动,间歇时抛光液开始流动,将抛光所产生的反应物全部带走,并使得毛细金属管内表面重新充满抛光液。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抛光液温度为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歇式毛细金属管内表面电化学抛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毛细金属管作为阳极,将阴极丝通入毛细金属管内部,形成阳极-阴极系统;抛光液在毛细金属管内部流动,对所述毛细金属管进行间歇式电化学抛光处理,间歇式电化学抛光电流为0.5a~10a,间歇时间为5s~60s,抛光时间为5s~60s,整体抛光时间为2min~60mi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抛光时间与间歇时间相互交替,抛光时抛光液停止流动,间歇时抛光液开始流动,将抛光所产生的反应物全部带走,并使得毛细金属管内表面重新充满抛光液。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抛光液温度为30℃~100℃,所述抛光液流动速度为10ml·min-1~1000ml·min-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金属管为不锈钢、钛或钛合金,内径为0.4mm~5.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东谢伟赵凯岐夏路唐荣袁媛王德顺苏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