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163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28
本技术涉及电源切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包括MOS管Q1、三极管Q2、MOS管Q3、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MOS管Q3的栅极与外部电源电连接,MOS管Q3的漏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与MOS管Q1的栅极、MOS管Q1的源极和备用电源电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阴极和外部的待供电设备电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与MOS管Q3的栅极电连接,这样当有外部电源电压输入时,备用电源不输出,由外部电源给待供电设备供电;当没有外部电源电压输入时,备用电源快速开启给待供电设备供电,从而实现无缝切换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切换,特别涉及一种电源切换电路


技术介绍

1、目前各种仪器、设备、电子设备等都离不开电源供电,有些设备如视频监控、物联网设备等都是多种电源供电,一般长期供电通过外接电源供电,但在外接电源出现意外时,需要急时切换到备用电源给设备供电,才能让设备维持正常工作。现有技术中一般会采用两个二极管或专用ic芯片模块或继电器等方式实现电源切换,然而采用上述几种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2、1、两个二极管实现电源切换的方式:

3、由于采用的外部电源的电压只有3.8v左右,备用电源充满电时可达到4.2v,这样备用电源的电压就高于外部电源的电压,则设备由备用电源供电,这样就会一直消耗备用电源的电池电量,使得备用电源处于边充边放电状态,这样备用电源就起不到备用的效果,而且长期频繁充放电也会降低自身的使用寿命;

4、2、专用ic芯片模块实现电源切换的方式:

5、专用ic芯片方案成本比较高;

6、3、继电器实现电源切换的方式:

7、继电器常态时线圈需要常供电,线圈常供电时会产生热量,影响继电器可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OS管Q1、三极管Q2、MOS管Q3、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所述MOS管Q3的栅极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MOS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3的漏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与MOS管Q1的栅极、MOS管Q1的源极和备用电源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MOS管Q1的栅极电连接,所述MOS管Q1的漏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阴极和外部的待供电设备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MOS管Q3的栅极电连接,所述备用电源的电压值大于外部电源的电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os管q1、三极管q2、mos管q3、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所述mos管q3的栅极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mos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mos管q3的漏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与mos管q1的栅极、mos管q1的源极和备用电源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mos管q1的栅极电连接,所述mos管q1的漏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阴极和外部的待供电设备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mos管q3的栅极电连接,所述备用电源的电压值大于外部电源的电压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阻r2和电阻r4,所述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阳极和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和mos管q3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志忠郑文辉柯盛海陈舒王剑鸿周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新睿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