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部件加工用上料装置及上料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8111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5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部件加工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传输通过叠料机构下放的汽车部件;定位转运组件设置在所述传输机构上,通过传输机构带动运转,用于接收通过叠料机构下放的汽车部件;叠料机构位于所述传输机构上方,并与所述机架的前半段上端连接,用于储料和下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连续稳定供料、避免人工取件的时间损耗、适应多品种生产需求,减少换型时间、减少体力消耗与作业强度、保障部件质量与操作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加工用上料装置及上料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汽车部件加工流程中,上料环节作为衔接零部件存储区域与加工工位的核心初始节点,汽车部件的精密加工往往需历经切削、钻孔、铣削、磨削等多道复杂工序,各工序对零部件的供给时效与稳定性提出了严苛要求,在此背景下,上料装置的核心功能在于构建一条从存储区到加工设备的高效传输链路;通过精准的机械传动与智能控制,将成批存储的零部件以恒定的节拍、稳定的姿态输送至指定加工工位,形成“存储缓存-有序分拣-精准上料”的自动化闭环,从而规避因人工供料延迟或中断导致的机床空转问题;数据表明,在自动化加工场景中,缺料引发的设备停机每小时可造成数千元的产能损失,而稳定的上料系统可将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

2、现有技术体系中,大部分中小型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仍依赖传统人工上料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呈现为高度劳动密集型特征:操作人员首先需往返于仓储区与生产线之间,通过手推车、叉车等工具将待加工部件搬运至生产线旁的临时存放台,单次搬运耗时随部件重量与距离差异可达2-10分钟不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部件加工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架(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部件加工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有的机架座(6),各所述机架座(6)之间通过若干个转动的传输辊(7)连接,各所述传输辊(7)上均设置有链盘,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链盘分别通过各链条(8)连接,其中任一机架座(6)的外侧设置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与所述传输辊(7)连接,通过所述传输辊(7)转动带动所述链条(8)转动,各所述定位转运组件(5)与各所述链条(8)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部件加工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部件加工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机架(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部件加工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机架(1)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有的机架座(6),各所述机架座(6)之间通过若干个转动的传输辊(7)连接,各所述传输辊(7)上均设置有链盘,位于同一侧的两个链盘分别通过各链条(8)连接,其中任一机架座(6)的外侧设置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与所述传输辊(7)连接,通过所述传输辊(7)转动带动所述链条(8)转动,各所述定位转运组件(5)与各所述链条(8)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部件加工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转运组件(5)包括两根定位柱(10),沿各所述定位柱(10)的长度方向均开设有减重孔(11),各所述定位柱(10)的两侧分别与各所述链条(8)拆卸连接,各所述定位柱(10)的内侧均设置有两个支承板(12),各所述支承板(12)和各所述定位柱(10)的外侧均设置有限位件(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部件加工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各所述限位件(13)分别与各所述支承板(12)和各所述定位柱(10)通过螺钉拆卸连接,所述定位柱(10)得上半段内侧具有弧形导向面(1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部件加工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叠料机构(3)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座(6)上端的定位架(16),所述定位架(16)用于对重叠的汽车部件进行定位和导向,所述定位架(16)上相互对称的设置有两个第一放料组件(17),各所述第一放料组件(17)的下方具有两个第二放料组件(18),各所述第一放料组件(17)与各所述第二放料组件(18)配合设置对重叠在所述定位架(16)内的汽车部件进行放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部件加工用上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架(16)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百吉四兴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