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换污染土体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8049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1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置换污染土体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污染场地精细化勘察与三维建模,制作三维电子地图;二、污染清除动态规划:通过三维电子地图将不同污染深度土层及地下水进行分区,并根据不同分区的污染深度设置疏干井,采用套管旋挖法成孔,防止钻孔过程中上下层土体及地下水串层污染;三、土方开挖精准控制;四、围护结构施工:咬合桩和坑外隔水屏障施工;五、降水系统分级控制:布置疏干井和应急降水井;六、分阶段开挖:分层开挖并完成临时封底板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特别涉及一种具备污染隔离、精准清除、数字化管控功能的置换污染土体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污染场地的围护结构和施工方法是重点和难点,传统咬合桩采用泥浆护壁成孔工艺,存在泥浆渗漏导致土层污染扩散风险,常规污染土处理依赖人工勘探划定范围,治理边界误差大,导致大量非污染土被误挖,处理成本大大增加。现有基坑降水多采用混合井群抽排,需同时降低潜水和承压水,不仅引发含水层串层污染,更导致地下水资源浪费。且现行工艺缺乏数字化管控手段,污染土清除效果依赖人工取样检测。

2、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置换污染土体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传统污染场地治理中边治理边污染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置换污染土体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通过多重防渗屏障与封闭式施工工艺,实现污染土水在开挖全过程的物理隔离,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水交叉污染、施工二次污染等行业难题,该方法具备污染隔离、精准清除、数字化管控功能。

2、为解决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置换污染土体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7,污染清除效果验证:一、在基坑四壁及基底布置网格采样点,采用重金属快速检测仪现场筛查;对疑似点位钻取岩芯送实验室,进行毒性浸出试验,从而完成采样检测;二、疏干井持续抽水48小时后,采集水样检测 COD、重金属离子浓度,达标后签发验收证书,从而完成地下水验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8,场地交付与开发衔接:一、临时封底板表面凿毛处理,植入抗剪钢筋,与永久筏板浇筑成整体;立柱桩顶部预留500mm高连接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置换污染土体的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7,污染清除效果验证:一、在基坑四壁及基底布置网格采样点,采用重金属快速检测仪现场筛查;对疑似点位钻取岩芯送实验室,进行毒性浸出试验,从而完成采样检测;二、疏干井持续抽水48小时后,采集水样检测 cod、重金属离子浓度,达标后签发验收证书,从而完成地下水验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8,场地交付与开发衔接:一、临时封底板表面凿毛处理,植入抗剪钢筋,与永久筏板浇筑成整体;立柱桩顶部预留500mm高连接器,与建筑地下室钢柱焊接固定,完成结构改造;二、在支护结构的设计部位预埋光纤光栅传感器组,所述设计部位包括围护桩和水平支撑;实时监测围护桩的水平位移以及水平支撑的轴力;设定监测预警阈值:围护桩水平位移累计变化量≤10mm/天且总量不超过设计允许值,水平支撑轴力变化幅度不超过设计值的±10%;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阈值时,自动触发平台报警;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用于评估基坑结构安全状态,从而完成结构安全监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地质雷达进行水平扫描时,网格间距≤2m×2m,探测深度至污染层下至少2m;钻孔取样间距≤10m,取样深度间隔至少0.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王秋潭陈佳茹张忆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