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耦合吸振自适型双质量飞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8045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1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耦合吸振自适型双质量飞轮,包括主飞轮和副飞轮,所述主飞轮与副飞轮通过中心轴同轴连接构成双质量系统;所述主飞轮与副飞轮之间保持有间隙,该间隙处安装有弧形弹簧组和离心摆锤,所述离心摆锤与弧形弹簧组适配,用于动态质量调谐;所述小弹簧的一端延伸至大弹簧一端的外侧,且安装有耦合吸振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不同刚度的大弹簧和小弹簧组合的弧形弹簧组,大弹簧应对低频振动,小弹簧处理高频振动,结合离心摆锤的动态质量调谐作用,扩大了双质量飞轮的振动抑制频率范围,有效解决了传统双质量飞轮振动抑制范围有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具体为一种耦合吸振自适型双质量飞轮


技术介绍

1、传统双质量飞轮在动力传动系统中普遍存在振动抑制范围有限、动态适应性不足的技术瓶颈。现有技术常采用单一弧形弹簧配合离心摆的结构,虽能缓解部分中频振动,但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显著缺陷:单一刚度弹簧在高/低频交变工况下易出现刚度失配,导致发动机临界转速区间(1500-3000rpm)共振加剧;

2、离心摆滑块与滑槽间缺乏动态耦合机制,当主副飞轮相对扭转角超过5°时,传统硬质限位结构会引发冲击噪声和疲劳损伤;

3、弹簧组与吸振组件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导致离心力作用下滑块位移与弹簧形变无法形成协同,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耦合吸振自适型双质量飞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耦合吸振自适型双质量飞轮,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采用单一弧形弹簧配合离心摆的结构时,在高/低频交变工况下易出现刚度失配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耦合吸振自适型双质量飞轮,包括主飞轮和副飞轮,所述主飞轮与副飞轮通过中心轴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耦合吸振自适型双质量飞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飞轮(1)和副飞轮(4),所述主飞轮(1)与副飞轮(4)通过中心轴同轴连接构成双质量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吸振自适型双质量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飞轮(1)包括轮体(11),所述轮体(11)的内侧同轴设置有一组或多组滑槽区域(17),其中一组所述滑槽区域(17)与弧形弹簧组(2)适配,用于安装弧形弹簧组(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耦合吸振自适型双质量飞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轮体(11)的中部处设置有至少一组滑槽区域(17),且通过凸环(15)与弧形弹簧组(2)所在的滑槽区域(17)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耦合吸振自适型双质量飞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飞轮(1)和副飞轮(4),所述主飞轮(1)与副飞轮(4)通过中心轴同轴连接构成双质量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耦合吸振自适型双质量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飞轮(1)包括轮体(11),所述轮体(11)的内侧同轴设置有一组或多组滑槽区域(17),其中一组所述滑槽区域(17)与弧形弹簧组(2)适配,用于安装弧形弹簧组(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耦合吸振自适型双质量飞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轮体(11)的中部处设置有至少一组滑槽区域(17),且通过凸环(15)与弧形弹簧组(2)所在的滑槽区域(17)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耦合吸振自适型双质量飞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所述滑槽区域(17)处设置有两个呈对称设置的卡块(13),所述卡块(13)与弧形弹簧组(2)的大弹簧(22)两端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耦合吸振自适型双质量飞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轮体(11)的中部处的滑槽区域(17)设置有与卡块(13)对应的挡块(16),用于安装有单根辅助弧形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耦合吸振自适型双质量飞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碧海陈绪红张波项燕国谈冠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环离合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