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救生,尤其涉及一种救生圈快速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1、在船舶的两侧都设置有救生圈,而救生圈都用钢铁结构物或者绳索固定在船体两侧,在救援时,需要人工取下救生圈并抛入水中;
2、但值得思考的是,取出并人工抛出救生圈所花费的时间较长,由此可能耽误救援时间,造成落水者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人工也无法将救生圈抛出较远的位置,导致救援范围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因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更为符合使用需求的相关设施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救生圈快速释放装置,以解决上述取出并人工抛出救生圈所花费的时间较长,而人工也无法将救生圈抛出较远的位置的问题。
2、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救生圈快速释放装置,包括释放箱和安装于释放箱内的救生圈,所述释放箱内设有推动座,释放箱为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且推动座位于救生圈远离释放箱开口的一侧;
3、所述释放箱内固定连接有用于限位救生圈位置的导向板,且救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生圈快速释放装置,包括释放箱(1)和安装于释放箱(1)内的救生圈(35),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箱(1)内设有推动座(6),释放箱(1)为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且推动座(6)位于救生圈(35)远离释放箱(1)开口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圈快速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驱动结构包括设置于推动座(6)远离救生圈(35)一侧的活动座(7),推动座(6)朝向活动座(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导向柱(16),第二导向柱(16)贯穿活动座(7),第二导向柱(16)远离推动座(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盘(18),第二导向柱(16)的外部套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生圈快速释放装置,包括释放箱(1)和安装于释放箱(1)内的救生圈(35),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箱(1)内设有推动座(6),释放箱(1)为一端开口的空腔结构,且推动座(6)位于救生圈(35)远离释放箱(1)开口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圈快速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驱动结构包括设置于推动座(6)远离救生圈(35)一侧的活动座(7),推动座(6)朝向活动座(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导向柱(16),第二导向柱(16)贯穿活动座(7),第二导向柱(16)远离推动座(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盘(18),第二导向柱(16)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压缩弹簧(17),且第二压缩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推动座(6)和活动座(7)相抵接,释放箱(1)固定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22),第二电动推杆(22)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位于释放箱(1)内的按压盘(21),且第三支撑部(27)位于活动座(7)远离推动座(6)的一侧,释放箱(1)安装有用于限位活动座(7)活动轨迹的单向平移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生圈快速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平移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活动座(7)上方和下方的调整板(8),活动座(7)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开设有滑槽(9),滑槽(9)内滑动设有插块(10),插块(10)的一端和滑槽(9)的内壁通过第一压缩弹簧(11)连接,插块(10)的另一端位于滑槽(9)的外部,两个插块(10)相远离的一端分别设有倾斜面,两个调整板(8)相靠近的一侧分别开设有若干与插块(10)端部相适配的插槽(12),释放箱(1)安装有与活动座(7)相适配的导向件,释放箱(1)安装有用于驱动调整板(8)升降的升降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救生圈快速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括两个固定安装于活动座(7)朝向推动座(6)一侧的第一导向柱(13),第一导向柱(13)的外部滑动套设有第一支撑部(14),第一支撑部(14)和释放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导向柱(13)远离活动座(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盘(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鑫,张涛松,孙玉龙,李雪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洋海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