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57931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1 20:05
本公开提供一种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具有式I所示结构。所述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采用特定的结构,即在聚酰亚胺的分子结构中引入特定结构的三苯胺衍生基团,使得所述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发生快速且明显的颜色变化,实现由褪色态到着色态的转换,且着色态为黑色,对比度高,响应时间短,且能够实现图案化制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属于高分子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电致变色材料,是指在施加的电场或电流的作用下能够产生稳定、可逆的现象变化,在外观上多表现出颜色和透射率的可逆变化的一类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质,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智能窗、反光玻璃、汽车、军事伪装材料等领域。

2、电致变色材料包括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和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其中,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因分子结构可调,有利于拓宽材料种类,得到性能更优的电致变色材料,并且,还可以搭配聚合物,进一步获得性能更优的材料,拓宽材料的应用范围。其中,聚酰亚胺作为综合性能优异的高分子材料之一,由于其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且分子易于功能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的开发。但是,目前在光电器件领域,电致变色材料的着色态多为红色、绿色、蓝色等电致变色材料,使得器件的应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能够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发生快速且明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具有式I所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其特征在于,所述Y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被取代基取代的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其特征在于,所述Ar1、Ar4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Ar2、Ar3、Ar5、Ar6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4芳基;且Ar2、Ar3中至少一者碳原子数大于6;Ar5、Ar6中至少一者碳原子数大于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其特征在于,所述Y选自如下结构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具有式i所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其特征在于,所述y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被取代基取代的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其特征在于,所述ar1、ar4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亚苯基;ar2、ar3、ar5、ar6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4芳基;且ar2、ar3中至少一者碳原子数大于6;ar5、ar6中至少一者碳原子数大于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其特征在于,所述y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被取代基取代的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致变色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ar选自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被取代基取代的如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电致变色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电致变色聚酰亚胺的前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麒曹双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