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支架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7914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1 20:0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减震结构,包括传导座和传导杆,所述传导座内设有活动腔,活动腔底部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设有缓震球,所述传导杆的下端插入活动腔内,且抵于缓震球的顶面,所述传导杆上套设有与传导座顶部连接的限位盖,所述传导杆底端的周圈设有与限位盖配合的限位环,所述传导杆上还套设有缓震环,所述缓震环的上端位于限位盖与传导杆之间,缓震环的下端位于限位环与活动腔壁之间,所述缓震环和缓震球均为橡胶材质,所述传导杆的顶部设有用于连接光伏支架的连接件,所述传导座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光伏支架的连接部。本技术利用缓震球及缓震环实现缓震功能,在传导座和传导杆相对位移时还可提供多向滤震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光伏发电辅助组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支架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1、光伏板在使用中会受到风力和地面振动的影响,因此光伏板的安装对于光伏支架的刚性以及减震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在实际情况中,对光伏板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频率最高的主要因素是风力,因光伏支架本身具有的刚性,光伏板安装在光伏支架上时,只有受到较大风力的影响,才会因光伏支架难以支撑,导致产生较大幅度的振动。而在通常情况下,光伏支架主要还是受到中小风力的影响。

2、现有的光伏支架主要采用刚性连接,缓震则依靠支架本身的弹性和形变性能,在缓震性能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在受到中小风力影响时,光伏支架会产生较高频次的小幅震动,这种振动会对光伏板以及光伏支架的安装稳定性造成影响,且难以发现,在光伏支架的长期使用中,会因此出现松脱的问题,同时,现有的光伏支架与光伏板主要通过几个点位进行连接和固定,在长时间的使用中,这种振动会导致这几个点位受力过多,导致光伏板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光伏支架对小幅高频振动的滤震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支架减震结构,包括传导座(200)和传导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座(200)内设有活动腔(210),活动腔(210)底部设有固定槽(220),固定槽(220)内设有缓震球(230),所述传导杆(100)的下端插入活动腔(210)内,且抵于缓震球(230)的顶面,所述传导杆(100)上套设有与传导座(200)顶部连接的限位盖(110),所述传导杆(100)底端的周圈设有与限位盖(110)配合的限位环(120),所述传导杆(100)上还套设有缓震环(130),所述缓震环(130)的上端位于限位盖(110)与传导杆(100)之间,缓震环(130)的下端位于限位环(1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支架减震结构,包括传导座(200)和传导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座(200)内设有活动腔(210),活动腔(210)底部设有固定槽(220),固定槽(220)内设有缓震球(230),所述传导杆(100)的下端插入活动腔(210)内,且抵于缓震球(230)的顶面,所述传导杆(100)上套设有与传导座(200)顶部连接的限位盖(110),所述传导杆(100)底端的周圈设有与限位盖(110)配合的限位环(120),所述传导杆(100)上还套设有缓震环(130),所述缓震环(130)的上端位于限位盖(110)与传导杆(100)之间,缓震环(130)的下端位于限位环(120)与活动腔(210)壁之间,所述缓震环(130)和缓震球(230)均为橡胶材质,所述传导杆(100)的顶部设有用于连接光伏支架的连接件(140),所述传导座(200)的底部设有用于连接光伏支架的连接部(2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盖(110)与传导座(200)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限位盖(110)外圈为六边螺帽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伏支架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尚鹏蔡岳玮梁赢心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市嘉恒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