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约束全部百叶的自适应抗风抑振百叶窗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7897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11 20:03
一种可约束全部百叶的自适应抗风抑振百叶窗单元,属于通风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包括百叶窗单元、驱动组件和自适应抗风抑振装置;百叶窗单元包括窗框架和M个百叶,M≥3;百叶通过布置在其上下两端的转轴铰接在窗框架上;驱动组件连接百叶窗单元的M个百叶;自适应抗风抑振装置为自适应柔性吸附带,布置在百叶窗单元的迎风侧。自适应柔性吸附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百叶窗单元最左侧百叶和最右侧百叶上,形成柔性约束,中间部分通过迎风侧进风风压作用以自适应形式吸附在中间百叶上,形成单侧接触约束;左右相邻百叶窗单元的相邻端百叶之间采用刚性连杆铰接,形成二力构件约束;综合实现所有百叶的有效协同约束,进而提高百叶的抗风抑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风及空气调节,特别涉及一种可约束全部百叶的自适应抗风抑振百叶窗单元


技术介绍

1、建筑结构常需要通过百叶窗与外部环境进行通风及空气流动调节,对于大型建筑结构的通风系统(如大型厂房顶部通风口或大型排风通道),其所需的百叶窗百叶尺寸通常较大。在大风环境下,高风速环境风绕流较大尺寸的百叶极易诱导振动,长期振动会导致百叶结构松动甚至脱落,影响通风装置的安全性以及空气调节能力。

2、目前,百叶窗扇叶多依赖驱动机构实现百叶的同步开闭,并通过驱动机构、转动轴提供百叶支撑,尚无针对百叶振动的有效约束,特别是同时对百叶窗全部百叶振动的有效约束。现有抑振方案(如抑振带或弹性限位件)仅能局部抑制部分百叶,而对百叶窗端部百叶的振动无法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现有抑振方案无法适应不同风压下的百叶窗所有百叶的整体稳定性需求。因此,亟需一种能自适应风压变化、同步约束全部百叶的抑振结构,在保证通风及空气调节功能的同时,提升百叶窗的抗风性能与运行可靠性。

3、中国技术专利cn201688722u,冷却塔自动启闭式挡风板防冻装置,描述了一种可调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约束全部百叶的自适应抗风抑振百叶窗单元,包括百叶窗单元、驱动组件和自适应抗风抑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单元包括窗框架和M个百叶,其中M≥3且为整数;所述驱动组件与百叶窗单元的M个百叶相连,布置在百叶窗单元的背风侧或迎风侧;所述自适应抗风抑振装置为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自适应柔性吸附带,布置在百叶窗单元的迎风侧;所述自适应柔性吸附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百叶窗单元最左侧百叶和最右侧百叶上,所述自适应柔性吸附带的中间部分通过迎风侧进风形成的风压作用以自适应形式吸附在中间百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约束全部百叶的自适应抗风抑振百叶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架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约束全部百叶的自适应抗风抑振百叶窗单元,包括百叶窗单元、驱动组件和自适应抗风抑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窗单元包括窗框架和m个百叶,其中m≥3且为整数;所述驱动组件与百叶窗单元的m个百叶相连,布置在百叶窗单元的背风侧或迎风侧;所述自适应抗风抑振装置为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自适应柔性吸附带,布置在百叶窗单元的迎风侧;所述自适应柔性吸附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百叶窗单元最左侧百叶和最右侧百叶上,所述自适应柔性吸附带的中间部分通过迎风侧进风形成的风压作用以自适应形式吸附在中间百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约束全部百叶的自适应抗风抑振百叶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架包括上横框和下横框,进一步的还可包括左竖框和右竖框;所述百叶通过布置在其上、下两端的转轴铰接在上横框、下横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约束全部百叶的自适应抗风抑振百叶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百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杆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约束全部百叶的自适应抗风抑振百叶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柔性吸附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百叶窗单元最左侧百叶的迎风边缘,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百叶窗单元最右侧百叶的迎风边缘;所述迎风边缘为百叶开启状态下迎风侧的竖向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约束全部百叶的自适应抗风抑振百叶窗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柔性吸附带为实心柔性布带或空心柔性布套,采用聚丙烯、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杰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蓝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