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具体地说是红花风铃木中药用成分含量调控基因及其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1、红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impetiginosa),隶属于紫葳科,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观赏植物,同时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其主要药用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和醌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抗癌药物、抗氧化剂和保健品领域;醌类化合物(如β拉帕醌β-lapachone)则以其显著的抗肿瘤和抗寄生虫活性而备受关注。
2、现有研究中,已有一部分关于红花风铃木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活性验证,而缺乏对其体内关键代谢途径及相关基因的系统解析。且目前对于红花风铃木中这些药用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限制了其药用潜力的开发和利用。
3、植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通常由关键酶基因和转录因子协同调控。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的结合,为研究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及其调控机制提供了有效工具。然而,黄酮类化合物和醌类化合物的合成受多种基因及转录因子调控,
...【技术保护点】
1.红花风铃木中药用成分含量调控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用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或醌类化合物;其中,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基因包括:CDL12_06902、CDL12_11941、CDL12_01396和novel.4709;调控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基因包括CDL12_25459、CDL12_08649、CDL12_08581和CDL12_1619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花风铃木中药用成分含量调控基因,其特征在于,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基因调控红花风铃木叶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当红花风铃木叶片中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基因表达量上调时,叶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红花风铃木中药用成分含量调控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用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或醌类化合物;其中,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基因包括:cdl12_06902、cdl12_11941、cdl12_01396和novel.4709;调控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基因包括cdl12_25459、cdl12_08649、cdl12_08581和cdl12_1619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花风铃木中药用成分含量调控基因,其特征在于,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基因调控红花风铃木叶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当红花风铃木叶片中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基因表达量上调时,叶片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花风铃木中药用成分含量调控基因,其特征在于,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高车前素hispidulin、山柰素kaempferide、二甲氧基黄酮dimethoxyflavone、异泽兰黄素eupati l in、猫眼草黄素chrysosplenetin和白杨素chrysi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花风铃木中药用成分含量调控基因,其特征在于,调控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基因调控红花风铃木根中的醌类化合物含量;当红花风铃木根中调控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基因表达量上调时,根中的醌类化合物含量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花风铃木中药用成分含量调控基因,其特征在于,醌类化合物为拉帕醇或者为拉帕醇和β-拉帕醌。
6.红花风铃木中药用成分含量调控基因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进行代谢组分析时,将红花风铃木的叶片、根、树皮和木质部组织分别制备成用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的待测样品,并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待测样品进行分析,得到叶片、根、树皮和木质部中黄酮类化合物和醌类化合物的种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秀华,张沛健,吴志华,张国武,孙利娜,林茂,王有霜,李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速生树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