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压配电网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电弧拉弧装置。
技术介绍
1、在低压配电网研究领域分支之一电弧发生装置中,两个电极因加工、装配误差,往往难以完全对齐,导致接触不良。传统手段是采用手轮拧动丝杠或步进电机控制丝杠,如公布号cn119438824a,一种微距调节的多路电弧发生控制装置。
2、然而对于低压配电网电弧发生装置,两个电极的距离需要控制在100微米(μm)以内才能产生拉弧,丝杠螺母机构的螺距取值范围一般为2-6mm,要求丝杠极小角度转动,这对步进电机控制带来挑战。有时因螺母行程过大,导致移动电极距离前进步长过大无法起弧或距离太小导致两个电极直接接触,无法实现微距的调整,从而导致拉弧失败而无法实现电弧实验平台需求的条件,微距控制是成功拉弧的关键。
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已构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保护点】
1.电弧拉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丝杆螺母机构、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拉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轨组件,滑轨组件包括导轨、滑块,导轨沿底座的长度方向连接在底座上,多个滑块滑动连接在导轨上,第一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电极组件的底部两端分别连接滑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弧拉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为两个,两个导轨间隔平行布置,丝杆螺母机构连接在两个导轨之间的底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拉弧装置,其特征在于,丝杆螺母机构包括丝杆本体、螺母本体、第三支撑座、第四支撑座、伺服电机;第三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弧拉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丝杆螺母机构、第一电极组件、第二电极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拉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轨组件,滑轨组件包括导轨、滑块,导轨沿底座的长度方向连接在底座上,多个滑块滑动连接在导轨上,第一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电极组件的底部两端分别连接滑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弧拉弧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为两个,两个导轨间隔平行布置,丝杆螺母机构连接在两个导轨之间的底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拉弧装置,其特征在于,丝杆螺母机构包括丝杆本体、螺母本体、第三支撑座、第四支撑座、伺服电机;第三支撑座与第四支撑座分别连接在底座两端,丝杆本体的两端分别能够转动的连接第三支撑座与第四支撑座上,丝杆本体的螺纹段与螺母本体连接,螺母本体的两端与底座滑动连接;伺服电机连接在底座上并与丝杆本体的端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弧拉弧装置,其特征在于,丝杆螺母机构还包括电机基座、第二联轴器;电机基座连接在底座上,伺服电机连接在电机基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彬彬,张佳庆,过羿,程宜风,孙韬,叶良鹏,缪煦扬,李昌豪,张倩,陈起旭,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