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集成支架及无人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77086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08 22:00
本技术涉及无人运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传感器集成支架,具体包括支架主体、主安装架和次安装架。支架主体设计为框架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梁、第一纵向梁、连接梁、第一支撑梁和支撑板等部件,形成一个稳固的结构。主安装架和次安装架分布在支架主体的中部及两侧,用于安装传感器和/或摄像装置。传感器和/或摄像装置则对应安装在各安装位上,执行探测或摄像任务。此外,还设计有集成壳体,用于集成安装多个传感器和/或摄像装置,并提供防水挡边以防止水分侵入。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人车,包括该传感器集成支架,用于安装探测装置。该设计将多个探测装置集成在一个框架结构,避免了分散安装的繁琐性,提高了探测装置的集成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人运输,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多种传感器和摄像装置的传感器集成支架及无人车


技术介绍

1、在无人物流车
中,通常在无人车上装备多种传感器及摄像头,用于车辆的自主导航、环境感知与避障等功能,这些设备在车辆的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然而,现有无人车上的多种传感器及摄像头的安装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这些传感器和摄像头采用的是分散安装的方式,安装时需要分别对每个设备进行单独定位和固定,增加了安装的繁琐程度,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使得各个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定位精度不高,缺乏精确的控制,导致在实际运行中,传感器和摄像头之间的数据协同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无人物流车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进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传感器及摄像头安装方式,以克服现有分散安装方式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传感器集成支架,通过集成化设计、模块化安装、高精度定位等技术手段,克服了现有分散安装方式的局限,提升了无人运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感器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1)、主安装架(2)和次安装架(3),所述主安装架(2)和次安装架(3)分别对应安装在支架主体(1)上,所述主安装架(2)和次安装架(3)并列设置,呈上下层级分布;所述支架主体(1)设置为框架结构,所述主安装架(2)和次安装架(3)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种传感器的安装部,所述主安装架(2)位于支架主体(1)的框架机构中部,次安装架(3)位于主安装架(2)的框架结构一侧,分别用于安装不同的传感器和/或摄像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设置的框架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梁(101)、第一纵向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1)、主安装架(2)和次安装架(3),所述主安装架(2)和次安装架(3)分别对应安装在支架主体(1)上,所述主安装架(2)和次安装架(3)并列设置,呈上下层级分布;所述支架主体(1)设置为框架结构,所述主安装架(2)和次安装架(3)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种传感器的安装部,所述主安装架(2)位于支架主体(1)的框架机构中部,次安装架(3)位于主安装架(2)的框架结构一侧,分别用于安装不同的传感器和/或摄像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1)设置的框架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梁(101)、第一纵向梁(112)、连接梁(113),所述第一纵向梁(112)设置为至少两组,与第一安装梁(101)连接,所述两组第一纵向梁(112)互相平行;所述连接梁(113)设置在两组第一纵向梁(112)之间,至少为一组,且连接两平行设置的第一纵向梁(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平行设置的连接梁(113)上部设置第一支撑梁(102)和支撑板(103),支撑板(103)安装在第一支撑梁(102)的上部,且伸出第一支撑梁(102),用于安装传感器和/或摄像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次安装架(3)设置为两组,分别设置于主安装架(2)的两侧,两次安装架(3)与主安装架(2)设置于第一安装梁(101)的同侧,且两端设置的次安装架(3)相对于主安装架(2)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感器集成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国梁叶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易咖智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