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计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结构及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7482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08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量计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结构及制备工艺,涉及电致变色显示技术领域,包括:PCB阵列模块和电致变色模块,其中;所述PCB阵列模块以PCB基板为载体,其上集成有驱动IC和驱动电路;所述电致变色模块包括固态电解质膜阵列和电致变色膜阵列。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单个段码像素元独立显示,通过独特的PCB阵列模块、固态电解质膜阵列和电致变色膜阵列结构设计,各部分一一对应形成单独可控的段码像素元器件。驱动IC和驱动电路集成在PCB阵列模块上,能够精准控制每个像素元,使器件可以实现单个段码像素元的独立显示,满足了在局部可调节不透明系统等场景中对特定区域精确显示控制的需求,使得器件在显示仪表领域具有较大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显示,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流量计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结构及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1、电致变色现象,即在电场和电流作用下,材料通过电化学过程引发氧化还原反应,进而产生可逆变色,这一特性使得电致变色器件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电致变色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一般由五层结构构成,分别是电致变色层(ec)、离子导电层(ic)、离子储存层(is),以及位于两侧的透明导电层(tc)和印刷电路板(pcb板)。当在透明导电层和pcb板之间施加1-5v直流电压时,导电离子会在离子储存层和电致变色层之间往返移动,从而实现器件颜色和透过率的变化。

2、在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流量计显示方面,电致变色器件有着广阔的应用市场。然而,现有的电致变色器件存在一些显著的局限性。其两侧的导电层通常是连续覆盖需要变色的全部区域,这种结构导致无法实现局部变色,极大的限制了它在局部可调节不透明系统中的应用。例如,在一些需要对特定区域进行精确显示控制的场景中,现有器件难以满足需求。

3、同时,随着全球对节能和环保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电致变色玻璃凭借其安全、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量计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PCB阵列模块(1)和电致变色模块,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计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阵列模块(1),通过PCB工艺在PCB基板上制备出PCB阵列(101),以所述PCB基板为载体制备驱动IC(102),将所述驱动IC(102)、驱动电路(103)与所述PCB阵列(101)集成形成所述PCB阵列模块(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计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膜阵列(2)以聚酰亚胺薄膜(201)为衬底材料,通过激光雕刻将聚酰亚胺薄膜(201)制成与PC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量计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pcb阵列模块(1)和电致变色模块,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计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阵列模块(1),通过pcb工艺在pcb基板上制备出pcb阵列(101),以所述pcb基板为载体制备驱动ic(102),将所述驱动ic(102)、驱动电路(103)与所述pcb阵列(101)集成形成所述pcb阵列模块(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计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膜阵列(2)以聚酰亚胺薄膜(201)为衬底材料,通过激光雕刻将聚酰亚胺薄膜(201)制成与pcb阵列模块(1)互补的网格,形成聚酰亚胺网格(202),在所述形成聚酰亚胺网格(202)的每个交点上通过印刷工艺制备与所述pcb阵列模块(1)相对应的电解质膜,从而形成所述固态电解质膜阵列(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量计电致变色显示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跃炜王成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迪贝仪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