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置于浮环轴承支撑跨距外的电辅助增压器转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74740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08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置于浮环轴承支撑跨距外的电辅助增压器转子结构,包括涡轮叶轮、浮环轴承、转轴、止推间隔套、轴封套、电机磁转子、压气机叶轮和轴端螺母。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压气机叶轮采用小长径比叶轮,在满足增压器性能需求的同时,叶轮的轴向长度与叶轮外径之比小于0.25,这使得转子结构的轴向长度被缩短,有利于抑制转子运行时的振动,提高转子结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置于浮环轴承支撑跨距外的电辅助增压器转子结构


技术介绍

1、动力系统的功率跟随能力取决于柴油发动机的动态响应能力,而柴油发动机的动态响应能力主要受限于增压系统的响应速度。在发动机加速过程中,缸内喷油量可在毫秒级内迅速增加,但是进气量依赖于增压器转速的提升,而增压器转速又依赖于气缸排气能量的提升,即动力系统加速过程中的油气存在强耦合性,使得增压器无法及时快速的提升转速。要解决增压系统转速提升响应慢,加速难的问题,将电机集成到常规增压器中,利用电机的高响应特点弥补增压器的不足,从而产生了电辅助增压器。由于引入了高速电机,电辅助增压器能够在排气能量增加之前提高增压器转速、提升进气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增压器与发动机的解耦,显著提升柴油机的加速性能。但是与传统涡轮增压相比,由于电机磁转子的介入使得电辅助增压器轴向长度更长、轴上质量显著增大、不平衡力更加多元化。以上这些不利因素导致转子系统的设计更难,需要寻求一种高稳定的电辅助增压器转子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p>1、有鉴于此,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置于浮环轴承支撑跨距外的电辅助增压器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涡轮叶轮(8)、浮环轴承(7)、转轴(6)、止推间隔套(5)、轴封套(4)、电机磁转子(3)、压气机叶轮(2)和轴端螺母(1),所述转轴(6)两端分别安装压气机叶轮(2)和涡轮叶轮(8),压气机叶轮(2)一侧还设有轴端螺母(1),压气机叶轮(2)另一侧从左至右依次安装电机磁转子(3)、轴封套(4)、止推间隔套(5)和浮环轴承(7),所述浮环轴承(7)外侧还设置轴承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置于浮环轴承支撑跨距外的电辅助增压器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叶轮(8)与转轴(6)通过摩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置于浮环轴承支撑跨距外的电辅助增压器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涡轮叶轮(8)、浮环轴承(7)、转轴(6)、止推间隔套(5)、轴封套(4)、电机磁转子(3)、压气机叶轮(2)和轴端螺母(1),所述转轴(6)两端分别安装压气机叶轮(2)和涡轮叶轮(8),压气机叶轮(2)一侧还设有轴端螺母(1),压气机叶轮(2)另一侧从左至右依次安装电机磁转子(3)、轴封套(4)、止推间隔套(5)和浮环轴承(7),所述浮环轴承(7)外侧还设置轴承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置于浮环轴承支撑跨距外的电辅助增压器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叶轮(8)与转轴(6)通过摩擦焊形成涡轮转轴(6),浮环轴承(7)与轴承体(14)和转轴(6)之间均为径向间隙配合,浮环轴承(7)的轴向由挡圈限位,止推间隔套(5)与转轴(6)是径向间隙配合,止推间隔套(5)与转轴(6)轴向是压紧配合,轴封套(4)与转轴(6)是径向间隙配合,轴封套(4)轴向与止推间隔套(5)是压紧配合,电机磁转子(3)与转轴(6)是径向间隙配合,电机磁转子(3)轴向与轴封套(4)是压紧配合,压气机叶轮(2)与转轴(6)是径向间隙配合,压气机叶轮(2)轴向压紧配合,通过轴端螺母(1)给定相应扭矩将轴向各零部件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置于浮环轴承支撑跨距外的电辅助增压器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挡盖(11)和止推轴承(12),所述轴封套(4)外侧还套接轴承挡盖(11),止推间隔套(5)一侧还安装止推轴承(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置于浮环轴承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镇程振宇丁占铭门日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