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山药栽培创新,具体涉及一种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1、传统的山药种植方法是纵向种植,即山药直接垂直向下生长。传统山药种植机主要由开沟部件、播种部件、覆土部件等组成。工作时,开沟部件在动力驱动下,通过旋转的刀具或犁铧在田间开出一条深沟,为山药生长提供空间;播种部件将山药种薯按照一定的间距和深度播入沟内;随后覆土部件将开沟时翻出的土壤重新覆盖在种薯上,完成种植过程。
2、传统种植机开沟深度一般较深且固定,难以精准控制在适合山药浅生栽培的较浅深度,可能导致山药生长过程中受深层土壤环境影响,如土壤紧实度、透气性等不利于山药块茎膨大;传统种植机无法实现山药的定向生长,山药块茎在土壤中生长方向随机,容易出现弯曲、变形等情况,影响山药的品质和外观,也增加了收获时的难度;对于不同质地和肥力的土壤,传统种植机的开沟和播种效果差异较大。在粘性土壤中,容易出现开沟不顺畅、土壤黏附刀具等问题,而在沙性土壤中,又可能出现沟壁易坍塌的情况。相比之下,本专利技术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土壤条件,通过定向槽的设置引导山药生长,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组件(1)、开沟总成组件(2)、下料总成组件(3)和覆土总成组件(4);开沟总成组件(2)、下料总成组件(3)和覆土总成组件(4)均设置在车架组件(1)上,开沟总成组件(2)位于车架组件(1)前侧,用于山药定向槽开斜沟作业,下料总成组件(3)位于开沟总成组件(2)后侧,用于置槽和下种操作;覆土总成组件(4)位于车架组件(1)的后侧,用于堆积土料的双侧回沟填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车架组件(1)包括背板(2-2)和底盘,开沟总成组件(2)和下料总成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组件(1)、开沟总成组件(2)、下料总成组件(3)和覆土总成组件(4);开沟总成组件(2)、下料总成组件(3)和覆土总成组件(4)均设置在车架组件(1)上,开沟总成组件(2)位于车架组件(1)前侧,用于山药定向槽开斜沟作业,下料总成组件(3)位于开沟总成组件(2)后侧,用于置槽和下种操作;覆土总成组件(4)位于车架组件(1)的后侧,用于堆积土料的双侧回沟填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车架组件(1)包括背板(2-2)和底盘,开沟总成组件(2)和下料总成组件(3)固定在背板(2-2)上,覆土总成组件(4)安装在底盘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开沟总成组件(2)包括凸轮主动齿轮(3-2)、凸轮连动齿轮(3-3)、上连杆(3-4)、下连杆(3-5)、直动圆柱凸轮(3-6)、微型轴承(3-7)、刀具组件(3-9)、刀具支撑架(3-10)、第一电机(3-12)、刀具驱动组件;第一电机(3-12)固定在背板(2-2)上,第一电机(3-12)输出端连接凸轮主动齿轮(3-2),凸轮连动齿轮(3-3)同轴心连接于直动圆柱凸轮(3-6)上,凸轮主动齿轮(3-2)和凸轮连动齿轮(3-3)啮合;上连杆(3-4)上方连接于微型轴承(3-7),微型轴承(3-7)置于直动圆柱凸轮(3-6)槽内部;下连杆(3-5)上端连接上连杆(3-4),下端置于刀具支撑架(3-10)的椭圆形凹槽内,刀具支撑架(3-10)固定在底盘上;下连杆(3-5)一端连接到刀具组件(3-9)的转轴上,刀具组件(3-9)通过刀具驱动组件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刀具驱动组件包括连杆(3-15)、第一弹簧(3-17)、第一齿轮(3-19)、第二齿轮(3-20)、第三齿轮(3-21)、第四齿轮(3-22)、链条(3-24)、第二电机(3-26)、;第二齿轮(3-20)固定在刀具组件(3-9)的转轴上,第三齿轮(3-21)和第四齿轮(3-22)分别通过齿轮支架固定在底盘和背板(2-2)上,链条(3-24)套设在第二齿轮(3-20)、第三齿轮(3-21)和第四齿轮(3-22)外侧,连杆(3-15)通过连杆支撑架(3-16)铰接在背板(2-2)上,连杆(3-15)的一端设置第一齿轮(3-19),另一端通过第一弹簧(3-17)连接到底盘上,在第一弹簧(3-17)的拉力下第一齿轮(3-19)压紧在链条(3-2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药定向槽浅生栽培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料总成组件(3)包括置槽机构,置槽机构置槽背板(4-1)、置槽框架(4-2)、滑动槽(4-3)、滑动块(4-5)、第一置槽连杆(4-6)、第二置槽连杆(4-7)、第三置槽连杆(4-8)、置槽滑轮连接件(4-11)、置槽滑轮(4-12)和第二弹簧(4-14);置槽背板(4-1)与置槽框架(4-2)连接并形成一四周包围空腔,其底端设置于车架组件(1);滑动槽(4-3)设置于置槽框架(4-2)外侧;滑动块(4-5)置于滑动槽(4-3)槽内,第一置槽连杆(4-6)与第二置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星言,李智璇,张文昊,李嘉,马程,刘沛津,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