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湿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573499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04 18:55
本技术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公开了增湿过滤装置。增湿过滤装置包括有外壳和过滤件;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均为微孔滤膜,第一过滤层具有亲水性,第二过滤层具有疏水性;第二过滤层环绕第一过滤层设置;第一过滤层的两端分别与容纳腔的顶壁和底壁抵接,第一过滤层与容纳腔的顶壁和底壁限定形成有第一空间;第二过滤层的两端分别与容纳腔的顶壁和底壁抵接,第二过滤层与容纳腔的侧壁限定形成有第二空间;第一通口与第一空间连通设置,第二通口与第二空间连通设置。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均为微孔滤膜,气体可以带走水蒸气的方式带走第二空间的水,使得从第一通口处排出的气体较为湿润,以改善使用人员吸入气体的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过滤器,尤其涉及增湿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

2、现有的呼吸机通常需要使用多个过滤装置对空气进行多次过滤,以起到洁净空气的效果,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在对气体进行多次过滤后,不可避免的会将空气中水蒸气也排除,使得过滤后的气体较为干燥,导致使用人员吸入气体时感受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增湿过滤装置,以解决过滤后的气体较为干燥,导致使用人员吸入气体时感受较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增湿过滤装置,包括:外壳,设置有容纳腔、第一通口和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通口和所述第二通口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通口分别与所述容纳腔的顶壁和底壁连通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通口均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连通设置;过滤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过滤件为圆筒状;所述过滤件包括有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和所述第二过滤层均为微孔滤膜,所述第一过滤层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增湿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湿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200)设置有多个朝向远离所述过滤件(20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凸出设置的凸起部(203),多个所述凸起部(203)环绕所述过滤件(200)的中心轴线依次间隔排列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203)之间限定形成有凹槽(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湿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起部(203)均与所述容纳腔(103)的侧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湿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中心杆(300),所述中心杆(300)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2...

【技术特征摘要】

1.增湿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湿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200)设置有多个朝向远离所述过滤件(20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凸出设置的凸起部(203),多个所述凸起部(203)环绕所述过滤件(200)的中心轴线依次间隔排列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部(203)之间限定形成有凹槽(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湿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凸起部(203)均与所述容纳腔(103)的侧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湿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中心杆(300),所述中心杆(300)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201)内;所述中心杆(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容纳腔(103)的顶壁和底壁抵接,所述中心杆(300)设置有第一通道(310)和第一开口(320),所述第一通道(310)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中心杆(300)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通道(310)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通口(101)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开口(320)设置于所述中心杆(300)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开口(320)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通道(310)连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湿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件(200)环绕所述中心杆(300)设置,并与所述中心杆(300)的周侧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湿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32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开口(320)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通道(310)连通设置,且环绕所述中心杆(300)的中心轴线间隔排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湿过滤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元云赵春来周恒发尧丽娥徐地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正业新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