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钣金件冲压制造,涉及一种基于可控撕裂工艺的精密医疗器械冲压成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1、医疗器械精密零部件通常要求高精度、高强度和表面质量。传统冲压工艺在撕裂过程中容易产生毛刺、变形或裂纹,影响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现有撕裂工艺对材料利用率较低,成本较高。针对精密医疗器械零部件的特殊要求,现有工艺难以满足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需求。传统冲压工艺在加工厚度≤0.3mm的医用不锈钢(如316l)、钛合金(如ti6al4v)薄板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刃口磨损导致尺寸偏差:连续冲压10000次后,刀具间隙扩大0.05-0.08mm。2.毛刺高度超标:常规冲压产生的毛刺高度达0.03-0.05mm,需额外去毛刺工序。3.材料利用率低:复杂轮廓加工废料率高达35-40%。4.微观结构损伤:冲裁断面晶粒变形层深度达20-30μm。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可控撕裂工艺的精密医疗器械冲压成型系统及方法,适用于医疗器械精密零部件的制造,一能够提高撕裂精度、降低残余应力、保证产品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可控撕裂工艺的精密医疗器械冲压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托板(1),所述下托板(1)通过下垫脚(2)连接有下模座(3),所述下模座(3)上设置有下垫板(4),所述下垫板(4)上设置有下模板(5),所述下模板(5)上设置有料板(6),所述料板(6)、所述下模板(5)和所述下垫板(4)通过2个第一浮升导料销(7)与所述下模座(3)连接,所述下模板(5)内设置有下限位柱(12)、下模刀口(8)、成形入块(9)和脱料块(10)和内限位柱(11);所述下模座(3)通过外导柱(13)连接有上模座(14),所述上模座(14)通过内导柱(21)依次连接有上垫板(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可控撕裂工艺的精密医疗器械冲压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托板(1),所述下托板(1)通过下垫脚(2)连接有下模座(3),所述下模座(3)上设置有下垫板(4),所述下垫板(4)上设置有下模板(5),所述下模板(5)上设置有料板(6),所述料板(6)、所述下模板(5)和所述下垫板(4)通过2个第一浮升导料销(7)与所述下模座(3)连接,所述下模板(5)内设置有下限位柱(12)、下模刀口(8)、成形入块(9)和脱料块(10)和内限位柱(11);所述下模座(3)通过外导柱(13)连接有上模座(14),所述上模座(14)通过内导柱(21)依次连接有上垫板(15)、上夹板(16)、止档板(17)和脱料板(18);所述上夹板(16)、所述止档板(17)和所述脱料板(18)对齐的圆孔连接有成成形冲头(21)和冲孔冲头(22),所述上垫板(15)、所述上夹板(16)、所述止档板(17)和所述脱料板(18)侧面连接有挂钩(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控撕裂工艺的精密医疗器械冲压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3)端部还设置有下限位柱(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可控撕裂工艺的精密医疗器械冲压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4)端部还设置有上限位柱(20),所述上模座(14)还通过第二浮升导料销(24)与所述上垫板(15)和所述上夹板(1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可控撕裂工艺的精密医疗器械冲压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4)采用聚晶金刚石涂层制备而成,其表面粗糙度ra≤0.05μm;所述下模座(3)为具有硅胶层与碟形弹簧组的多级缓冲结构,其弹性模量梯度分布为0.5-5gp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可控撕裂工艺的精密医疗器械冲压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孔冲头(22)采用锥形或阶梯形冲头,以减少应力集中。
6.一种基于可控撕裂工艺的精密医疗器械冲压成型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亮,邹杏杏,易鹏,徐强兵,
申请(专利权)人:英特姆武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