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码头上部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7126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7-04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码头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码头上部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码头上部结构包括若干结构段,结构段包括梁格和面层,面层位于梁格之上,相邻梁格之间形成第一伸缩缝;相邻面层之间形成第二伸缩缝;第二伸缩缝的位置与第一伸缩缝的位置对应;第一伸缩缝的伸缩方向与第二伸缩缝的伸缩方向垂直。该码头上部结构,通过将梁格间的第一伸缩缝和面层间的第二伸缩缝对应设置,且二者伸缩方向互相垂直,可以使得梁格应对水流或靠泊力引起的水平方向应力,使面层应对车辆震动等引起的竖直方向应力,这种正交且对应的伸缩设计显著提升了结构对多方向变形的适应性,确保上部面层和下部梁格协调工作,增强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码头施工,特别涉及一种码头上部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高桩板梁码头施工中,其上部结构通常由面板、纵梁、轨道梁和横梁组成。由于高桩码头的桩基位于水域,受潮汐及水流波动影响,上部结构需具备一定的相对变位能力以释放水流带来的应力。同时,临水区域温度变化较大,高桩板梁码头上部结构易因气温变化产生热胀冷缩效应。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产生的应力,现有高桩板梁码头上部结构在施工时通常被划分为多个结构段,并在结构段之间设置伸缩缝以释放应力。

2、然而,目前常规的高桩板梁码头上部结构在设计上存在局限性,其变形缝往往仅能适应单一方向的变形需求。例如,部分结构仅允许横向变形而纵向限位,或者仅允许纵向变形而横向限位。这种单一方向的变形设计无法充分适应高桩板梁码头因水流波动、温度变化、风载、船舶靠泊力、震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多方向变形需求。因此,现有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应力释放和结构稳定性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难以充分满足码头长期使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高桩板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码头上部结构,包括若干结构段(100),所述结构段(100)包括梁格(1)和面层(2),所述面层(2)位于所述梁格(1)之上,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码头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梁格(1)之间能够发生水平相对位移,相邻所述面层(2)之间能够发生竖直相对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码头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格(1)包括相互垂直的纵梁(11)和横梁(12),所述纵梁(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结构段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纵梁(11)的一端为榫头(111),所述纵梁(11)的另外一端为榫槽(112)。

<p>4.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上部结构,包括若干结构段(100),所述结构段(100)包括梁格(1)和面层(2),所述面层(2)位于所述梁格(1)之上,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码头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梁格(1)之间能够发生水平相对位移,相邻所述面层(2)之间能够发生竖直相对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码头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格(1)包括相互垂直的纵梁(11)和横梁(12),所述纵梁(1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结构段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纵梁(11)的一端为榫头(111),所述纵梁(11)的另外一端为榫槽(1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码头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111)为沿所述横梁(12)延伸方向延伸的条形凸起,所述榫槽(112)为沿所述横梁(12)延伸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振华刘岩马磊宋燕君佘希武常炜宁家辉贾文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