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塑料生产的消费后热塑性塑料PCR控制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64013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7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塑料生产的消费后热塑性塑料PCR控制技术,涉及塑料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材料识别与分析:采用多技术融合识别塑料样本;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材料识别环节,多技术融合和机器学习模型将误判率降至5%以内,特性漂移样本识别准确率超90%。加工方面,物理回收提升产品质量,资源利用率提高30%‑50%;物理+化学回收提高产物收率20%‑30%,减少原料消耗50%‑70%;自然降解加快降解速度2‑3倍,缩短时间50%‑70%,保障生态平衡。还建立数据库实现技术协同与数据共享,量化绿色循环碳指标,每吨回收料减碳约3.2吨、节电约1800度,推动行业绿色升级,预计未来5年资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碳排放降低3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回收利用,具体为基于塑料生产的消费后热塑性塑料pcr控制技术。


技术介绍

1、随着塑料制品应用广泛,消费后热塑性塑料回收利用愈发关键。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

2、1.材料识别瓶颈:传统靠宏观化学组成和常见物理特性判定塑料种类,如元素分析、密度梯度管法、dsc测熔点等。但消费后的热塑性塑料因复杂环境影响微观结构,宏观特性“漂移”,现有方法难以准确判断其类别,影响后续回收工艺。

3、2.加工方法局限:

4、1.物理回收:粉碎设备参数固定,无法根据塑料微观变化调整,导致粉碎不均;清洗方式简单,难以洗净表面性质改变的塑料,影响再生质量。

5、2.物理+化学回收:缺乏对反应实时监测和调控,基于经验预设参数,无法应对材料微观变化引发的异常反应,致使再生塑料质量不稳定。

6、3.自然降解:降解添加剂有生态风险,且缺乏生态监测和反馈机制,可能破坏生态环境。

7、创新集成不足:现有技术侧重单一环节改进,技术环节间缺乏协同和数据共享,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及科研机构数据孤立,无法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塑料生产的消费后热塑性塑料PCR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塑料生产的消费后热塑性塑料PCR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多技术融合识别中,拉曼光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塑料生产的消费后热塑性塑料PCR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基于深度学习框架构建,定期更新训练数据,且训练数据涵盖包括但不限于PET、HDPE、PP、PVC常见热塑性塑料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的微观结构数据和宏观特性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塑料生产的消费后热塑性塑料PCR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材料数据库单元和制...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塑料生产的消费后热塑性塑料pcr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塑料生产的消费后热塑性塑料pcr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多技术融合识别中,拉曼光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塑料生产的消费后热塑性塑料pcr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基于深度学习框架构建,定期更新训练数据,且训练数据涵盖包括但不限于pet、hdpe、pp、pvc常见热塑性塑料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的微观结构数据和宏观特性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塑料生产的消费后热塑性塑料pcr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材料数据库单元和制品数据库单元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具备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且材料数据库的数据来源包括但不限于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制品数据库的数据涵盖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塑料生产的消费后热塑性塑料pcr控制技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弈丞伍晓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丞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