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V型山谷区域的路基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6296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4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越V型山谷区域的路基施工方法,属于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V型山谷路基施工中地基排水效率低、填方边坡失稳及差异沉降控制的难题。技术方案包括:沿山谷底部开挖沟槽并铺设透水土工布包裹的碎石排水盲沟,形成基础排水体系;分层填筑时采用压电传感器嵌入钢轮的振动压路机;每两层填筑后沿边坡铺设单向土工格栅并通过U型锚固件垂直锚入压实层;填筑至地基承载力突变点阈值时预埋横向排水管;填筑完成后布设沉降监测阵列。该方法通过地基排水结构优化、填筑体智能压实与差异沉降动态处理的系统集成,显著提升复杂地形下填方路基的承载稳定性,适用于山区公路V型峡谷段的地基施工与灾害防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越v型山谷区域的路基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在v型山谷区域实施路基填筑工程时,特殊地形条件对施工技术提出了多重挑战。现有技术中,排水系统设计通常采用单一排水盲沟结构,其碎石填充层易因谷底不规则地形导致局部堆积密实度差异,透水土工布与填筑体接触界面易发生错位,造成排水路径不连续。这种现象源于v型谷底横向坡度变化显著,常规直线型盲沟难以适应纵向起伏,且施工时缺乏对碎石粒径与透水土工布延伸长度的协同控制,导致盲沟渗透系数在填筑过程中出现明显下降。此外,盲沟顶部覆盖层在重型压实设备作业时易产生结构变形,引发排水通道堵塞,填筑完成后盲沟有效过水面积明显缩减。

2、对于边坡稳定性控制,传统分层填筑工艺中土工格栅的铺设间隔过大,导致格栅受力层间距超出合理范围。v型山谷填方边坡的侧向土压力随填筑高度增加呈非线性增长,但现有锚固间距无法有效分散应力集中区,尤其在地基承载力突变区域,锚固件抗拔力出现显著损失。同时,u型钢筋锚固件垂直插入角度偏差较大时,其与土工格栅节点的协同变形能力降低,导致格栅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穿越V型山谷区域的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V型山谷区域的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压路机的钢轮内部间隔200~300mm布设压电式动态压实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碾压过程中填料的反作用力波形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越V型山谷区域的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碾压段交界区域,通过差分定位技术控制压路机轮迹重叠宽度增加50~100mm,并同步提升该区域振动频率1~3Hz;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V型山谷区域的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路基填筑高度的预设阈值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穿越v型山谷区域的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v型山谷区域的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压路机的钢轮内部间隔200~300mm布设压电式动态压实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碾压过程中填料的反作用力波形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越v型山谷区域的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碾压段交界区域,通过差分定位技术控制压路机轮迹重叠宽度增加50~100mm,并同步提升该区域振动频率1~3hz;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越v型山谷区域的路基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路基填筑高度的预设阈值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玉平翟森梁玉博王新强张世涛魏少波王豪岳光张晨牧杨帅
申请(专利权)人:邢台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