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料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6279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4 18:5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混料基座,包括左基座块、右基座块,所述左基座块设置有第一进料流道、左半混料腔及左半出料流道,所述右基座块设置有第二进料流道、右半混料腔及右半出料流道,所述左基座块与右基座块之间相互扣合,并通过螺丝螺孔构造进行锁紧固定,从而使得左半混料腔与右半混料腔相配合形成混料腔,左半出料流道与右半出料流道相配合形成出料流道。其应用于双组份物料混合装置中,不仅能够很好地配合混料搅拌器进行双组份物料混合,而且采用分体构造,对半式的腔体结构,必要时候可以沿着腔体的中心线对半拆开进行清理,防止出现卡死报废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料基座,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双组份物料混合装置的新型混料基座


技术介绍

1、双组份发泡成型泡绵材料在进行发泡成型工艺的时候,涉及到要将a、b组分的物料混合之后,再注入特定的发泡成型容器中。例如,生物基聚氨酯(pu)类发泡泡绵,涉及到生物基聚氨酯类物料(pu)的a组分、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及其配合助剂合成的聚氨酯材料(mdi)的b组分,两种组分混合之后,再注入特定的发泡成型容器中,进行发泡成型。

2、目前的双组份物料混合装置,只是简单采用混料腔的结构方式,即通过外套基座形成一个混料腔,混料腔体后端开设两个进料口,前端开设一个出料口,两个进料口分别连接a、b料的高压进料管道,高压a、b料进入混料腔进行混合之后,再通过出料口注入到特定的发泡容器中。

3、由于生物基聚氨酯类泡绵产品成型的过程存在着以下特点:混合后的物料有一定的粘稠性,而且其发泡成型的时间极快,一般10秒就开始发泡成型。因此,目前的混料腔结构方式,主要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不足:第一,混料不均匀;仅仅依靠a、b料高压进入混料腔进行混合,没有搅拌等工序,容易导致混料不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混料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基座块、右基座块,所述左基座块设置有第一进料流道、左半混料腔及左半出料流道,所述右基座块设置有第二进料流道、右半混料腔及右半出料流道,所述左基座块与右基座块之间相互扣合,并通过螺丝螺孔构造进行锁紧固定,从而使得左半混料腔与右半混料腔相配合形成混料腔,左半出料流道与右半出料流道相配合形成出料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混料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腔与出料流道为内径大小一致的圆形直通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混料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流道、第二的进料流道的进料口分别设置在左、右基座块的上侧面,其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混料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基座块、右基座块,所述左基座块设置有第一进料流道、左半混料腔及左半出料流道,所述右基座块设置有第二进料流道、右半混料腔及右半出料流道,所述左基座块与右基座块之间相互扣合,并通过螺丝螺孔构造进行锁紧固定,从而使得左半混料腔与右半混料腔相配合形成混料腔,左半出料流道与右半出料流道相配合形成出料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混料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腔与出料流道为内径大小一致的圆形直通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混料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流道、第二的进料流道的进料口分别设置在左、右基座块的上侧面,其中,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浩唐林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迪蒙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