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梧桐叶形结构的阿基米德螺旋散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6263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4 1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梧桐叶形结构的阿基米德螺旋散热管,包括:阿基米德螺旋圆管,阿基米德螺旋圆管的两端口分别为入口和出口,阿基米德螺旋圆管的内壁面设有仿梧桐叶形状结构,该结构由中心峰和侧峰交替分布组成,中心峰的峰顶高度高于侧峰的峰顶高度,且中心峰峰顶与侧峰峰顶的高度差等于侧峰峰顶与峰谷的高度差,中心峰与侧峰通过抛物线连接,形成交替分布的凹槽,同时添加了带弹簧的防护管道,以增加流体与内壁面的接触面积并增强流体扰动。由此,使流体在流动过程中能均匀分布,避免流动死区,并降低压力损失,同时优化热阻和压降,使其适用于高功率密度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效率低、流体滞留、热阻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散热管,尤其涉及一种仿生梧桐叶形结构的阿基米德螺旋散热管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设备与器件的复杂化、集成化,电子器件的发热量呈指数级增长,尤其是军用电子器件功率密度大,温控环境要求高,传统的散热技术,如风冷、液冷以及普通微通道散热器,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领域,这些技术通过增加散热面积或提高流体流速来增强换热效果,然而,随着电子器件功率密度的不断提升,传统散热方式逐渐暴露出散热效率不足、热阻较大、压降过高等问题,难以满足高功率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

2、在相关技术中,如公告号为cn20368638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仿生沟槽圆管,圆管内壁设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其中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的截面均呈现三角形,所述第一沟槽相对于内壁的高度大于第二沟槽相对于内壁的高度,所述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交替且连续分布于内壁。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由于反应介质在微通道中的流动与管道内壁面换热有限,且多种反应介质在微通道中的混合效果较差。

4、现有技术中,微通道散热器因其结构紧凑、换热效率较高而受到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梧桐叶形结构的阿基米德螺旋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梧桐叶形结构的阿基米德螺旋散热管,其特征在于,中心峰(21)的峰顶距内壁面中心点的垂直距离比侧峰(22)的峰顶距中心点的垂直距离大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梧桐叶形结构的阿基米德螺旋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峰谷(24)距外壁面(3)的垂直距离为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梧桐叶形结构的阿基米德螺旋散热管,其特征在于,中心峰(21)和侧峰(22)的交替分布方式使得相邻峰顶距内壁面中心点的水平距离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梧桐叶形结构的阿基米德螺旋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梧桐叶形结构的阿基米德螺旋散热管,其特征在于,中心峰(21)的峰顶距内壁面中心点的垂直距离比侧峰(22)的峰顶距中心点的垂直距离大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梧桐叶形结构的阿基米德螺旋散热管,其特征在于,峰谷(24)距外壁面(3)的垂直距离为1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梧桐叶形结构的阿基米德螺旋散热管,其特征在于,中心峰(21)和侧峰(22)的交替分布方式使得相邻峰顶距内壁面中心点的水平距离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梧桐叶形结构的阿基米德螺旋散热管,其特征在于,仿梧桐叶结构的凹槽沿阿基米德螺旋方向连续分布,形成周期性强化换热的扰动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敏李世隆刘佳龙李毅宁何茉杨剑鑫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三亚科教创新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