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叉车托盘的快捷吊运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62476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4 18:50
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叉车托盘的快捷吊运笼,使用时,通过前左、前右、后左和后右吊环将防护笼体吊起,然后移动至叉车托盘和加气混凝土块的上方,将防护笼体下放,从而使得防护笼体罩设在叉车托盘和加气混凝土块周围;将左托盘支撑杆沿前后方向插入叉车托盘的左侧和中间纵杆之间并沿前后方向穿设前左和后左穿孔,将右托盘支撑杆沿前后方向插入叉车托盘的中间和右侧纵杆之间并沿前后方向穿设前右和后右穿孔;将前左、后左、前右和后右插销分别竖向插设在左右托盘支撑杆的前后端中,将本技术、叉车托盘和加气混凝土块整体缓慢平稳吊起。本技术能够使得施工材料的吊运快捷稳定安全,从而提高吊运效率,降低吊运陈本,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特别涉及施工材料吊运,具体是指一种基于叉车托盘的快捷吊运笼


技术介绍

1、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

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施工材料吊运,例如以加气混凝土块为例,其原材料主要为水泥、石灰、砂,粉煤灰等,是水泥混凝土制品,含有经水养护而生成的硅酸钙水化物胶体,水灰比大,胶结料多,通过配料、搅拌、浇注、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过程制成的轻质多孔硅酸盐制品。预制加气混凝土块可节省成品堆放场地,节约砌筑人工,减少湿作业,加快现场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

3、结合目前工地施工现场运输情况来看,为便于转移加气混凝土块,加气混凝土块通常码垛在叉车托盘上,叉车托盘通常包括3根纵杆和4根横杆,3根纵杆左右相互间隔设置,4根横杆前后相互间隔设置在3根纵杆上,通过叉车的货叉的两根叉杆分别插入左侧纵杆和中间纵杆之间以及中间纵杆和右侧纵杆之间进行位置转移,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叉车托盘的快捷吊运笼,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笼体、左托盘支撑杆和右托盘支撑杆,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叉车托盘的快捷吊运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护侧壁包括前框架和前防护网,所述后防护侧壁包括后框架和后防护网,所述左防护侧壁包括左框架和左防护网,所述右防护侧壁包括右框架和右防护网,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且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均位于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之间并均分别连接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所述前防护网和所述后防护网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叉车托盘的快捷吊运笼,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笼体、左托盘支撑杆和右托盘支撑杆,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叉车托盘的快捷吊运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护侧壁包括前框架和前防护网,所述后防护侧壁包括后框架和后防护网,所述左防护侧壁包括左框架和左防护网,所述右防护侧壁包括右框架和右防护网,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且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均位于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之间并均分别连接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所述前防护网和所述后防护网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所述前防护网位于所述前框架之前并连接所述前框架,所述后防护网位于所述后框架之后并连接所述后框架,所述左防护网和所述右防护网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左防护网位于所述左框架的左边并连接所述左框架,所述右防护网位于所述右框架的右边并连接所述右框架;所述前左吊环和所述前右吊环均设置在所述前框架上,所述后左吊环和所述后右吊环均设置在所述后框架上,所述前左穿孔和所述前右穿孔均位于所述前框架下且均连接所述前框架,所述后左穿孔和所述后右穿孔均位于所述后框架下且均连接所述后框架,所述前左插销和所述前右插销均位于所述前框架的底部之前并均连接所述的前框架的底部,所述后左插销和所述后右插销均位于所述后框架的底部之后并均连接所述的后框架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叉车托盘的快捷吊运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包括前矩形外框、前左竖杆和前右竖杆,所述后框架包括后矩形外框、后左竖杆和后右竖杆,所述前矩形外框和所述后矩形外框均竖向设置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均位于所述前矩形外框和所述后矩形外框之间并均分别连接所述前矩形外框和所述后矩形外框,所述前左竖杆和所述前右竖杆均竖向设置并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前左竖杆和所述前右竖杆均位于所述前矩形外框的上框杆和下框杆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前矩形外框的上框杆和所述的前矩形外框的下框杆,所述后左竖杆和所述后右竖杆均竖向设置并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后左竖杆和所述后右竖杆均位于所述后矩形外框的上框杆和下框杆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后矩形外框的上框杆和所述的后矩形外框的下框杆,所述前防护网位于所述前矩形外框、所述前左竖杆和所述前右竖杆之前并分别连接所述前矩形外框、所述前左竖杆和所述前右竖杆,所述后防护网位于所述后矩形外框、所述后左竖杆和所述后右竖杆之后并分别连接所述后矩形外框、所述后左竖杆和所述后右竖杆;所述前左吊环的下端位于所述前左竖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前矩形外框的上框杆之前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前左竖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前矩形外框的上框杆,所述前右吊环的下端位于所述前右竖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前矩形外框的上框杆之前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前右竖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前矩形外框的上框杆,所述后左吊环的下端位于所述后左竖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后矩形外框的上框杆之后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后左竖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后矩形外框的上框杆,所述后右吊环的下端位于所述后右竖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后矩形外框的上框杆之后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后右竖杆的上端和所述的后矩形外框的上框杆,所述前左穿孔和所述前右穿孔均位于所述的前矩形外框的下框杆下且均连接所述的前矩形外框的下框杆,所述后左穿孔和所述后右穿孔均位于所述的后矩形外框的下框杆下且均连接所述的后矩形外框的下框杆,所述前左插销位于所述前左竖杆的下端和所述的前矩形外框的下框杆之前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前左竖杆的下端和所述的前矩形外框的下框杆,所述前右插销位于所述前右竖杆的下端和所述的前矩形外框的下框杆之前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前右竖杆的下端和所述的前矩形外框的下框杆,所述后左插销位于所述后左竖杆的下端和所述的后矩形外框的下框杆之后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后左竖杆的下端和所述的后矩形外框的下框杆,所述后右插销位于所述后右竖杆的下端和所述的后矩形外框的下框杆之后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后右竖杆的下端和所述的后矩形外框的下框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叉车托盘的快捷吊运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左吊环、所述前右吊环、所述后左吊环和所述后右吊环分别为前左倒u形件、前右倒u形件、后左倒u形件和后右倒u形件,所述前左倒u形件、所述前右倒u形件、所述后左倒u形件和所述后右倒u形件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荣李庆中王艺甄美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