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摇臂式起落架、飞机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562001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4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摇臂式起落架、飞机及方法。所述摇臂式起落架包括撑杆、收放作动筒、连杆、缓冲机构、滑橇和用于对起落架在任意位置进行锁定的随动作动筒,所述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机构的一端铰接,所述缓冲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橇铰接,所述收放作动筒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撑杆上,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且滑动于所述缓冲机构上,所述随动作动筒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撑杆上,且所述随动作动筒与撑杆的铰接点位于收放作动筒与撑杆的铰接点的下方;所述撑杆的另一端、收放作动筒的另一端、连杆的另一端和随动作动筒的另一端均设有用于与机身铰接的连接点E。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复杂地形的环境中平稳起降,提高中小型飞机在复杂地形起降能力和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机,尤其涉及一种摇臂式起落架、飞机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垂直起降装置的起落架多采用轮式和滑橇式结构,其中,轮式结构对起降场所的平整程度要求较高,着舰时对舰面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应急时,需要建立临时停机坪,或者是降落在较远的停机场,影响任务执行的实时性和环境适应性,在山地、戈壁、海滩等复杂环境起降适应性较差。

2、滑橇式结构通常采用弓形梁与机身刚性连接,其承载能力有限,受限于外在结构的约束其变形受限导致其减震和吸收冲击能量的能力有限。另,现有的滑橇式起落架一般不能回收,飞行时增大了气动阻力而降低了飞行效率。

3、随着飞机产业的飞速发展,在山地、戈壁、海滩等复杂地形起降任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对飞机起落架起降能力和复杂地形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起落架的承载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复杂地形的环境中平稳起降的摇臂式起落架、飞机及方法,提高中小型飞机在复杂地形起降能力和承载能力。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摇臂式起落架,包括撑杆(1)、收放作动筒(4)、连杆(5)、缓冲机构(2)和滑橇(3),所述撑杆(1)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机构(2)的一端铰接,所述缓冲机构(2)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橇(3)铰接,所述收放作动筒(4)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撑杆(1)上,所述连杆(5)的一端铰接且滑动于所述缓冲机构(2)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起落架在任意位置进行锁定的随动作动筒(6),所述随动作动筒(6)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撑杆(1)上,且所述随动作动筒(6)与撑杆(1)的铰接点位于收放作动筒(4)与撑杆(1)的铰接点的下方;所述撑杆(1)的另一端、收放作动筒(4)的另一端、连杆(5)的另一端和随动作动筒(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臂式起落架,包括撑杆(1)、收放作动筒(4)、连杆(5)、缓冲机构(2)和滑橇(3),所述撑杆(1)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机构(2)的一端铰接,所述缓冲机构(2)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橇(3)铰接,所述收放作动筒(4)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撑杆(1)上,所述连杆(5)的一端铰接且滑动于所述缓冲机构(2)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起落架在任意位置进行锁定的随动作动筒(6),所述随动作动筒(6)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撑杆(1)上,且所述随动作动筒(6)与撑杆(1)的铰接点位于收放作动筒(4)与撑杆(1)的铰接点的下方;所述撑杆(1)的另一端、收放作动筒(4)的另一端、连杆(5)的另一端和随动作动筒(6)的另一端均设有用于与机身铰接的连接点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式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2)包括支柱(8)、缓冲器(9)和摇臂(10),所述支柱(8)的一端与撑杆(1)铰接,所述支柱(8)的另一端与摇臂(10)的一端铰接形成铰点b,所述摇臂(10)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橇(3)铰接形成铰点c,所述缓冲器(9)的一端与所述支柱(8)铰接形成铰点a,所述缓冲器(9)的另一端与所述摇臂(10)铰接形成铰点d,铰点a、铰点b、铰点c和铰点d在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峰张威胡象李忠钰李懿峰张杰郑铎熊过傅碧华黄金金张晁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飞机起落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