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加工,具体为一种轴承加工用内圈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1、在轴承制造领域,内圈打磨是提升轴承精度与性能的关键工序之一,传统轴承内圈打磨装置多采用固定式或简单往复式打磨结构,其核心设计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打磨辊,通过机械传动或液压驱动系统使打磨辊沿轴承本体内壁做圆周运动或直线往复运动,以实现表面材料的去除和光洁度提升,这类装置在自动化程度、打磨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在打磨精度控制、表面质量一致性及适应性方面仍存在显著局限,
2、现有技术的缺陷:
3、局部过度打磨问题:传统装置中,打磨辊往往以固定压力或简单周期性压力作用于轴承内壁,导致同一区域因持续受压而产生局部过度打磨现象,这种非均匀的材料去除不仅破坏了内壁表面的平整度,还可能引发微观裂纹或应力集中,影响轴承的疲劳寿命和旋转精度;
4、打磨痕迹深浅不一:由于缺乏有效的打磨路径规划与压力控制机制,现有装置在打磨过程中难以保证每次接触都是新的起始点,导致内壁表面出现深浅不一的打磨痕迹,这种不均匀性不仅降低了轴承的美观度,更可能因表面粗糙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加工用内圈打磨装置,包括安装座(1)与轴承本体(3),轴承本体(3)放置在安装座(1)上,其特征在于:安装座(1)上方固定安装有顶板(2),顶板(2)底部设置有对轴承本体(3)内壁进行打磨处理的打磨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加工用内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大齿轮(433)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板(431),转动板(431)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气缸(432),第三气缸(432)输出端与安装架(4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承加工用内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件包括在安装架(42)上开设的凹槽,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加工用内圈打磨装置,包括安装座(1)与轴承本体(3),轴承本体(3)放置在安装座(1)上,其特征在于:安装座(1)上方固定安装有顶板(2),顶板(2)底部设置有对轴承本体(3)内壁进行打磨处理的打磨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加工用内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大齿轮(433)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板(431),转动板(431)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气缸(432),第三气缸(432)输出端与安装架(4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轴承加工用内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件包括在安装架(42)上开设的凹槽,凹槽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6),固定杆(46)上滑动连接有固定安装在移动板(43)底部的安装板(47),固定杆(46)上套设有第一阻尼弹簧(48),且第一阻尼弹簧(48)位于安装板(47)的一侧,安装板(47)底部固定连接有推动杆(4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加工用内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件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凹槽内壁上的支撑板(410),支撑板(410)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有一排滑杆(411),滑杆(411)顶部固定连接有位置与推动杆(49)对应的倾斜块(412),倾斜块(412)与支撑板(410)之间设置有套设在滑杆(411)上的第二阻尼弹簧(415),滑杆(411)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413)与第二限位块(414),第一限位块(413)与第二限位块(414)之间设置有滑动安装在滑杆(411)上的控制板(416),控制板(416)两侧设置有固定安装在凹槽内壁上的第二气缸(4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承加工用内圈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件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凹槽内壁上的一组第一定位座(418)与一组第二定位座(419),每组第一定位座(418)、第二定位座(419)均设置有两个,第一定位座(418)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420),其中一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丕士,贾正锋,马丹丹,袁中兴,袁中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袁氏精密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