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阻隔结构、帽盖及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6172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4 18:45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软管阻隔结构、帽盖及软管,该软管阻隔结构包括:形成管口的管肩,所述管肩包括依次连接的注肩、阻隔层和内衬;其中,所述内衬包括内衬本体、以及自所述内衬本体的底部沿径向方向朝所述注肩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注肩的端面与所述注肩贴合连接;所述阻隔层被夹持于所述内衬本体与注肩之间并对所述管口进行封堵,所述阻隔层的底部抵持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本申请,实现了管肩的全阻隔效果,通过阻隔层覆盖整个管口,消除阻隔层与管口之间的间距,确保封口的稳定性,提高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软管组件,尤其涉及一种软管阻隔结构、帽盖及软管


技术介绍

1、在现代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包装软管作为一种常见的包装形式,被广泛应用在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食品、药品及工业用品等领域。包装软管结合了便携性、耐用性和良好的密封性能,特别适合需要频繁开启和使用的液体或半固体产品。对于包装软管而言,阻隔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性能指标,尤其是在需要保护内容物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应用场景中。阻隔性指的是包装材料阻止气体(例如氧气、水蒸气)和其他污染物渗透的能力,这有助于保持产品的质量、防止污染、维持香味和活性成分的有效性,同时也能提升包装的整体性能。

2、然而,现有技术中,包装软管通常是在管身和管肩里面复合进阻隔材料来增加整体的阻隔性,管肩的开口(顶部膏体出口)通常使用封口贴进行封口。由于封口贴是粘接在开口上的,存在因高温等各种原因导致松脱的风险,导致密封性能下降。并且,封口贴无法完全覆盖整个管口,封口贴与开口所含有的阻隔层之间会有一定间距,这部分无法起到阻隔作用,从而影响整体的阻隔性能。

3、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了管肩及封口膜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管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管口的管肩,所述管肩包括依次连接的注肩、阻隔层和内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为软性高阻隔材料;所述软性高阻隔材料包括:铝箔、镀铝复合膜、聚偏二氯乙烯涂布膜以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共挤膜中的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被构造出对所述管口进行封堵的第一管口部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管口部下端并与所述第一管口部一体成型的第一扇形部,所述第一扇形部的底部抵持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口部包括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管口的管肩,所述管肩包括依次连接的注肩、阻隔层和内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为软性高阻隔材料;所述软性高阻隔材料包括:铝箔、镀铝复合膜、聚偏二氯乙烯涂布膜以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共挤膜中的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被构造出对所述管口进行封堵的第一管口部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管口部下端并与所述第一管口部一体成型的第一扇形部,所述第一扇形部的底部抵持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管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口部包括与所述第一扇形部连接的衔接部以及与所述衔接部连接并封堵所述管口的封口部,所述封口部与所述衔接部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弧形连接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管阻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本体被构造出第二管口部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管口部下端并与所述第二管口部一体成型的第二扇形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凯莉刘磊李德炜
申请(专利权)人:三樱包装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