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动力的后坐力模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6110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4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燃气动力的后坐力模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系统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燃气动力发生器、燃气定量阀、后坐组件、供气管路和电器系统,所述燃气定量阀包括可燃气导管、定量阀芯、定量阀座、定量阀复位簧和定量阀帽,所述定量阀座内部开设有行程通道、第一连接通道、第二连接通道、前端通道和后端通道,所述供气管路包括供气管和气瓶,所述后坐组件包括后坐滑块、复进簧导杆、复进簧和后坐滑块导轨,所述电器系统包括扳机、模式旋钮、发射模式控制板、点火控制板、电容和电池,本申请通过利用可燃气体燃烧作为动力,实现模拟枪械发射过程中产生的后坐力,以实现在训练过程中产生更加逼真的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工程,具体公开了一种燃气动力的后坐力模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国防教育、军警日常训练中,使用枪械进行训练,成本非常高,不但有弹药的消耗,枪械本身也有损耗的问题,尤其在国防教育领域,真枪实弹不但训练成本高,还有安全风险,枪支弹药的购买、运输、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

2、在此背景之下,以电力、压缩气体为动力的激光训练系统得到广泛运用,但是无论电力驱动还是压缩气体驱动,在声、光、热及后坐力方面的模拟效果远远达不到真枪的水平,这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模拟效果大打折扣。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专利技术一种燃气动力的后坐力模拟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燃气动力的后坐力模拟系统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利用可燃气体燃烧作为动力,实现模拟枪械发射过程中产生的后坐力,以实现在训练过程中产生更加逼真的体验。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燃气动力的后坐力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燃气动力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动力的后坐力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在壳体(1)内的燃气动力发生器(2)、燃气定量阀(3)、后坐组件(4)、供气管路(5)和电器系统(6),所述燃气定量阀(3)包括可燃气导管(3-1)、定量阀芯(3-3)、定量阀座(3-4)、定量阀复位簧(3-5)和定量阀帽(3-6),所述定量阀座(3-4)内部开设有行程通道(3-9)、第一连接通道(3-10)、第二连接通道(3-11)、前端通道(3-12)和后端通道(3-13),所述行程通道(3-9)通过第一连接通道(3-10)和第二连接通道(3-11)分别对应连通前端通道(3-12)和后端通道(3-13),所述定量阀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动力的后坐力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在壳体(1)内的燃气动力发生器(2)、燃气定量阀(3)、后坐组件(4)、供气管路(5)和电器系统(6),所述燃气定量阀(3)包括可燃气导管(3-1)、定量阀芯(3-3)、定量阀座(3-4)、定量阀复位簧(3-5)和定量阀帽(3-6),所述定量阀座(3-4)内部开设有行程通道(3-9)、第一连接通道(3-10)、第二连接通道(3-11)、前端通道(3-12)和后端通道(3-13),所述行程通道(3-9)通过第一连接通道(3-10)和第二连接通道(3-11)分别对应连通前端通道(3-12)和后端通道(3-13),所述定量阀芯(3-3)活动安装在行程通道(3-9)内,所述定量阀复位簧(3-5)套在定量阀帽(3-6)上,所述定量阀帽(3-6)通过螺纹安装在定量阀芯(3-3)上并限制其运动,所述定量阀帽(3-6)与定量阀芯(3-3)之间构成一气体输送通道(3-14),所述定量阀芯(3-3)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通道(3-15),所述可燃气导管(3-1)的一端连接燃气动力发生器(2),另一端安装在定量阀座(3-4)上的前端通道(3-12)内,所述供气管路(5)包括供气管(5-1)和气瓶(5-3),所述供气管(5-1)的一端与定量阀座(3-4)的后端通道(3-13)连接,另一端与气瓶(5-3)的出气嘴连接,所述气瓶(5-3)内充斥有可燃气体,所述后坐组件(4)包括后坐滑块(4-1)、复进簧导杆(4-2)、复进簧(4-3)和后坐滑块导轨(4-4),所述后坐滑块(4-1)套设在复进簧导杆(4-2)上,所述后坐滑块(4-1)上的凹槽卡在后坐滑块导轨(4-4)上,所述复进簧(4-3)套设在复进簧导杆(4-2)上,并压住后坐滑块(4-1),所述后坐滑块(4-1)连接定量阀帽(3-6),所述电器系统(6)包括扳机(6-1)、模式旋钮(6-2)、发射模式控制板(6-3)、点火控制板(6-4)、电容(6-5)和电池(6-6),所述发射模式控制板(6-3)、点火控制板(6-4)以及电容(6-5)分别连接电池(6-6),所述扳机(6-1)和模式旋钮(6-2)分别与发射模式控制板(6-3)通信连接,所述发射模式控制板(6-3)与点火控制板(6-4)电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忠华田晨马超钟坤刘安博
申请(专利权)人:华工安可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