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垄理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560 阅读:3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起垄理墒机,由机架、悬挂架、刀辊及中间传动箱构成;关键是在刀轴上以中间传动箱为界,在每根刀轴的左右两部,各焊接了三组刀座,每组刀座排列在环绕刀轴柱面的螺旋线上,在副梁上固接有墒面整形框,刀座上装有刀片形成刀辊。这样制成的起垄理墒机,由大中型拖拉机牵引并驱动刀轴转动工作,一次完成两条墒面的整理。工效高,墒面平直整齐。(*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垄理墒机本技术属于一种旱地作业机械,尤其适于烤烟地、包谷地的起垄分墒作用烤烟包谷地的起垄分墒普遍为人力劳动进行,劳动强度大,而且土壤必须先经深翻耕作和碎垡处理后,才进行人工分墒处理。工效低,墒面不平整,墒沟也不直。不利于大面积烤烟的统一安排、移栽技术、中耕管理的要求。近年来,有适于耕牛、手扶拖拉机牵引的起垄分墒农机具出现,如申请号为“94209816.3”的蓄用起垄垒墒具,就属这类机具。其结构简单轻便,在深翻好的土地上,用耕牛拖拉;适于山区的小块山地上使用。而在大面积土地上使用就显得工效低,不适应。其次,不易保证墒面的均匀平直。尤其在烟苗移栽季节,正值水稻栽插,包谷播种的前后时期,劳动力十分紧张。因此,烟地、包谷地的墒块整理,造成同其它农活争劳力的现象。烟地和包谷地的机械化起垄理墒,是烤烟、包谷种植区农民的迫切希望。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由大中型拖拉机悬挂牵引的翻土、碎垡、起垄理墒一次完成的起垄理墒机。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案如下:由机架、悬挂架、刀辊和中间传动箱构成;机架由近似三角形的两块钢板作为支撑板,两支撑板顶角位置转动连接刀轴,两支撑板的前底角位置固定主梁,两后底角固定副梁,在主梁和刀辊的中间位置安装中间传动箱,以中间传动箱为-->界,两边各有一根与支撑板和中间传动箱转动连接的刀轴,刀轴上安装刀片构成刀辊;主梁上焊接有挂接到拖拉机上的悬挂架,关键是在以中间传动箱为界,左右两边的刀轴上各焊接了至少四组刀座,每组刀座排列在一条环绕刀轴柱面的螺旋线上,在副梁上固接有墒面整形框。进一步的方案是在以中间传动箱为界,左右两边的刀轴上各焊接有至少6个刀座对;相邻两个刀座对,沿轴向投影成十字形分布;在各刀轴上有三个刀座为一组的至少四组刀座又以刀轴的中间为界,分为左右两部分,每部分有至少三对刀座;在刀轴上最左端或最右端的两对刀座中的任一个刀座,同其前进方向上的另两对刀座中的相差90°±10°、180°±10°的两个刀座排列在环绕刀轴柱面的螺旋线上。且左右两部分的刀座排列在向两部分的中间旋进方式的螺旋线上。刀片外沿为半螺旋形,内沿的一段开有扇形口,为其尾部,内沿的另一段稍向外凸,开有两个用于同刀座连接固定的连接孔。刀片的板面分为略有左凹和略有右凹两种形状,用于安装在刀轴的右部和左部,以保证其在刀轴的带动下,作旋转运动时,将土壤推向中央,起到起垄的效果。在刀轴的每个刀座上,用螺栓紧固好刀片,形成围绕刀轴的刀辊。刀轴上左右两部刀座上安装的刀片的面板凹部呈相向的结构。墒面整形框由框底、框边构成一个料斗形,其尺寸由墒面大小的要求来确定,用连接块通过螺钉固接在副梁上。有-->左右两个整形框,与左右刀轴的位置对应,工作时位于刀辊的上方偏后。按照上述方案,即可制成一种由拖拉机牵引和驱动的起垄理墒机;将中间传动箱的转轴通过万向十字传动轴同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并通过主梁中部的悬挂架,中间传动箱上的挂接件,挂接在拖拉机上,即可在旱地中起垄作业。拖拉机的动力,一方面通过主梁,拖拉起垄理墒机前进,另一方面通过万向十字传动轴、中间传动箱驱动刀轴转动,刀轴上的刀片,随刀轴作逆时针方向转动;两个刀轴上的左右两部分刀片在旋转中将土壤推向刀轴中央,这样,就能一次起垄成形两个墒面。再经副梁上挂接的整形框的拖刮,墒面就整齐平直。本技术的优点是:把起垄原理用于中型中间传动旋耕机,由于刀座在刀轴上按照螺旋线方式排列焊接,且每根刀轴上左右两部分刀片在转动中,形成的螺旋线是向刀轴中央旋进方式工作;可有力的将土壤推向中央,起垄能力强,再加之后面跟进的整形框的作用,墒面成形好。机具由大中型拖拉机牵引,速度快;每次可起垄整理出两条墒面,效率高,可节约大量的整墒人力。图1、本技术仰视立体图;图2、刀座在刀轴上的分布示意图;图3、刀片形状图;图4、刀片在刀轴上的安装方式示意图;图5、整形框形状图;-->图6、整形框在副梁上的安装方式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作为一个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说明。参照图1,起垄理墒机的机架、悬挂架10、刀轴14以及中间传动箱8均采用普通中间传动旋耕机的机件构成。即机架由两块近似等腰三角形的支撑板1,再连接上主梁13和副梁3构成,两支撑板1的顶角处开孔固定刀轴的轴承座2和刀轴14;一对前底角15位置处用螺栓固定主梁13,一对后底角16位置处用螺栓固定副梁3 。在刀轴14与主梁13的中部对应位置处安装中间传动箱8;在主梁13上位于中间传动箱8的两侧,焊接同拖拉机相适应的悬挂架12 。中间传动箱上用螺栓固接有同拖拉机挂接的挂接件,在支撑板1底边正对刀轴14的位置,用螺栓固接挡尘板7,将刀辊9遮盖,也有利安全。中间传动箱的前下沿,安装防漏耕犁铧10。参照图1、2、3、4,刀轴14上焊接有刀座5,刀片4安装在刀座5上。刀片外沿30为半螺旋形,内沿的一段有一扇口,形成刀片的尾部31,内沿的另一段,稍外凸,上面开有两个同刀座5上的孔配合的连接孔29 。由于起垄理墒的要求,刀片板面的中部略向内凹,一种左内凹,一种右内凹。安装在刀轴14上时,以中间传动箱8为界,每根刀轴上各安装12块刀片,使每根刀轴上左部的刀片和右部的刀片的凹部相向即可。刀座在两根刀轴上,以中间传动箱8为界,两边呈对称形式排列。参照图2、4,前后或上下对称的两个刀座,构成一对刀-->座对,每对刀座对的两个刀座,在轴向相错20±5mm 。刀座对17、18、19,分别以与径向向刀轴14中间方向偏转17°±1°、16°±1°、14°±1°的倾角排列焊接。刀座对20、21、22则分别以与径向向刀轴中间方向偏转14°±1°、16°±1°、17°±1°的倾角排列焊接。同样,刀座对23、24、25对应于刀座对20、21、22,刀座对26、27、28对应于刀座对17、18、19以相对应的倾角向另一刀轴的中间方向偏转。各对刀座均按照上述要求的倾角焊接好后,再将相应的刀片按凹面向刀轴中间32的方式安装在刀座上。这样就构成了以刀轴14为转轴的刀辊9,刀辊的直径为470±10mm刀座对17上的一块刀片与位于前进方向上的刀座对18上超前90°±10°的一块刀片、刀座对19上超前180°±10°的一块刀片,在随刀轴的转动中,形成了螺旋线运行轨迹。将土翻松,并向刀轴中间所对的下方推送,形成墒垄。本实施例采用中型旋耕机的刀轴、悬挂架、机架及中间传动箱来制作,并由50马力以上拖拉机牵引并驱动刀轴转动。左右刀轴长度各为1054±50mm,刀座除按上述排列方式的要求焊接外,各对刀座对间,在轴向上还应有一定的间隔,一是保证墒面有一定宽度,二是排列在一条螺旋线上的刀座形成一定的螺距。这样,刀座对17与刀座对18之间,间隔是125±10mm,刀座对18与刀座对19之间,间隔是130±10mm,刀座对19与刀座对20之间间隔310-350mm,刀座对20与刀座对21之间间隔125±10mm,刀座对21与刀座对22之间间隔130±10mm。同样,处于右刀轴上的刀座对间的间隔与-->左边对称。参照图1、5、6,在副梁3上用连接块35,通过螺钉固接上墒面整形框6,即可将刀辊9工作基本形成的墒面进一步整理平整。整形框6形似料斗状,由框边34和框底33构成;根据所栽培的农作物对墒面大小的要求,可适当增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垄理墒机,由机架、悬挂架(12)、刀辊(9)和中间传动箱(8)构成;机架由近似三角形的两块钢板作为支撑板(1),两支撑板顶角位置转动连接刀轴(14),两支撑板(1)的前底角(15)位置固定主梁(13),两后底角(16)固定副梁(3),在主梁(13)和刀辊(9)的中间位置安装中间传动箱(8),以中间传动箱(8)为界,两边各有一根与支撑板(1)和中间传动箱(8)转动连接的刀轴(14),刀轴上安装刀片(4)构成刀辊(9);主梁(13)上焊接有挂接到拖拉机上的悬挂架(12),其特征在于以中间传动箱(8)为界,左右两边的刀轴上各焊接了至少四组刀座(5),每组刀座排列在一条环绕刀轴(14)柱面的螺旋线上,在副梁(3)上固接有墒面整形框(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垄理墒机,由机架、悬挂架(12)、刀辊(9)和中间传动箱(8)构成;机架由近似三角形的两块钢板作为支撑板(1),两支撑板顶角位置转动连接刀轴(14),两支撑板(1)的前底角(15)位置固定主梁(13),两后底角(16)固定副梁(3),在主梁(13)和刀辊(9)的中间位置安装中间传动箱(8),以中间传动箱(8)为界,两边各有一根与支撑板(1)和中间传动箱(8)转动连接的刀轴(14),刀轴上安装刀片(4)构成刀辊(9);主梁(13)上焊接有挂接到拖拉机上的悬挂架(12),其特征在于以中间传动箱(8)为界,左右两边的刀轴上各焊接了至少四组刀座(5),每组刀座排列在一条环绕刀轴(14)柱面的螺旋线上,在副梁(3)上固接有墒面整形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应德沙荣发赵建华吕如国戴留金刘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曲靖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