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网储能集成系统的并离网供电控制电路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55778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6-20 21:59
本公开涉及电网储能集成系统的并离网供电控制电路及方法。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其第一连接端与直流降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双极型晶体管,其集电极与第一电阻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且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接地;第二双极型晶体管,其发射极与第一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其正极端与第二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连接,且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端接地。当电网并网时,能够自动控制第一场效应晶体管截止、第二场效应晶体管导通,进而使得储能电池供电自动切换到电网供电;当电网离网时,能够自动控制第一场效应晶体管导通、第二场效应晶体管截止,进而使得电网供电自动切换到储能电池供电,最终实现了并离网供电控制的完全自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电网储能集成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网储能集成系统的并离网供电控制电路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电网储能集成系统包括交流电网和储能电池,储能电池通过直流降压装置输出电压v1,交流电网通过交流转直流降压装置输出电压v2,直流降压装置的输出端及交流转直流降压装置的输出端都与负载连接。当电网并网(可理解为交流电网与交流转直流降压装置连通)时,电网储能集成系统希望通过交流电网输出的电压v2给负载供电;当电网离网(可理解为交流电网与交流转直流降压装置断开)时,电网储能集成系统希望通过储能电池输出的电压v1给负载供电。

2、但是当电网并网时,会发现直流降压装置及交流转直流降压装置的输出端都是与负载连通的,为此,现有技术会在直流降压装置及交流转直流降压装置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设置一个供电控制电路。通过供电控制电路的控制,使得当电网并网时,电网储能集成系统通过交流电网输出的电压v2给负载供电;当电网离网时,电网储能集成系统通过储能电池输出的电压v1给负载供电。

3、而现有的供电控制电路通常包括手动控制的空气开关,当电网并网时,断开空气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网储能集成系统的并离网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开关电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网并离网判定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并离网判定电路还包括:

6.一种电网储能集成系统的并离网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网并网时,第二双极型晶体管(T2)截止,第一场效应晶体管(P1)的源极电压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网储能集成系统的并离网供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开关电路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网并离网判定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网并离网判定电路还包括:

6.一种电网储能集成系统的并离网供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电网并网时,第二双极型晶体管(t2)截止,第一场效应晶体管(p1)的源极电压等于第一场效应晶体管(p1)的栅极电压,第一场效应晶体管(p1)截止,使得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忠丁冰王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海希智能科技浙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