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电能传输的,涉及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具体是一种双频兼容的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参数调谐方法,通过在系统中构建混合谐振补偿网络以及其参数调谐,无需改变无线充电系统固有参数以及使用复杂控制和附加器件,即可实现高效稳定的恒流恒压无线充电以及输入阻抗零相位角运行。
技术介绍
1、电池的充电方式分为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其中,有线充电方式利用金属导线进行接触式能量传输,而无线充电利用电磁场进行非接触式能量传输。与有线充电方式相比,无线充电方式具有安全可靠、供电灵活、无机械磨损、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在电动交通工具、无人巡检设备、医疗植入设备、便携式电子装置等不同场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在无线充电过程中,单恒流和单恒压充电是两种常规的充电策略。其中,单恒流充电具有充电电流恒定的特点,充电过程中电池电压随着充电时长持续增加。单恒流充电方式能够在充电初期快速充电,但当充电电压接近电池额定电压时,容易出现过电压问题,从而威胁电池安全,影响电池寿命。而单恒压充电具有充电电压恒定的特点,充电过程中电池电流随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频兼容的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兼容的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侧谐振补偿网络中,补偿电感Lp1、补偿电容Cp、发射线圈Lp依次串联构成主谐振路径,补偿电感L1和补偿电容C1并联后再与补偿电容C3串联形成并联补偿支路,主路径连接于高频全桥逆变电路输出端,并联补偿支路与发射线圈Lp并联,用于调节主路径谐振特性与输入阻抗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频兼容的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在第一频率ω1下运行时,一次侧L1-C1呈现高阻抗特性,一次侧主路径与二次侧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频兼容的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频兼容的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侧谐振补偿网络中,补偿电感lp1、补偿电容cp、发射线圈lp依次串联构成主谐振路径,补偿电感l1和补偿电容c1并联后再与补偿电容c3串联形成并联补偿支路,主路径连接于高频全桥逆变电路输出端,并联补偿支路与发射线圈lp并联,用于调节主路径谐振特性与输入阻抗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频兼容的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在第一频率ω1下运行时,一次侧l1-c1呈现高阻抗特性,一次侧主路径与二次侧整体等效为s-s型谐振补偿网络结构,实现恒流输出特性,并通过l2-c2与ls-cs的阻抗协同实现输入阻抗零相位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频兼容的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在第一频率ω1下运行时,一次侧中l1与c1需满足的并联谐振条件为,主谐振路径满足谐振条件,以产生恒流输出特性;二次侧中,l2-c2与ls-cs需满足的输入阻抗零相位角条件为,其中cx2为c2与l2并联后再与cs串联组成的等效电容,满足,其中j表示虚数单位且j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频兼容的恒流恒压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在第二频率ω2下运行时,第一并联补偿支路呈现容性阻抗,与主谐振路径中的串联补偿电感lp1共同作用满足谐振条件,系统整体等效为lcc-s型补偿网络结构,同时二次侧ls与cs满足串联谐振条件,系统整体产生恒压输出特性,并且系统输入满足阻抗零相位角运行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斐,刘乙嘉,李光耀,杨志梁,郭磊磊,李琰琰,高鹏飞,卢法龙,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轻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