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光伏系统和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在一些相关技术中,光伏组件使用胶膜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为主,但是eva的水汽透过率和吸水率较大,在光伏组件长期使用过程中,水汽容易从边缘渗透进入到电池表面,引起电池的功率衰减,导致发电量的降低。
2、在另一些相关技术中使用丁基胶封边的方法提高耐水汽能力,但是丁基胶容易发生穿胶问题导致实际阻水尺寸小,降低了光伏组件产品的抗水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能够改善密封层穿胶情况的发生,提高光伏组件的抗水汽能力。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光伏组件的光伏系统。
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
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沿第一方向排布;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分隔层(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层(60)部分位于所述辅助胶层(70)与所述密封层(50)之间;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40)与所述分隔层(60)贴合,所述密封层(50)与所述分隔层(60)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层(60)与所述第一基板(10)贴合接触;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分隔层(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层(60)部分位于所述辅助胶层(70)与所述密封层(50)之间;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40)与所述分隔层(60)贴合,所述密封层(50)与所述分隔层(60)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层(60)与所述第一基板(10)贴合接触;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层(60)沿所述第一方向(f1)呈直线延伸,或沿所述第一方向(f1)呈弧形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层(60)为多层且沿所述第二方向(f2)排布,至少一层所述分隔层(60)沿所述第一方向(f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10)接触配合,至少一层所述分隔层(60)沿所述第一方向(f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板(20)接触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分隔层(60)沿所述第一方向(f1)部分错开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部分错开布置的所述分隔层(60)能够随层压处理过程中所述第一基板(10)和所述第二基板(20)之间间距的减小而相对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多层所述分隔层(60)沿所述第二方向(f2)在同一个投影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密封层(50)沿所述第二方向(f2)在同一个投影面上的正投影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层(60)为两层时,与所述第一基板(10)接触配合的所述分隔层(60)和与所述第二基板(20)接触配合的所述分隔层(60)交叉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10)、所述第二基板(20)和所述分隔层(60)中至少一个朝向所述封装层(40)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封装层(40)部分嵌入所述凹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单侧开口且所述单侧开口朝向所述封装层(4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10)的下表设有向上凹陷的凹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多个并在所述第一基板(10)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f1)阵列布置;或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层(60)内部具有孔洞,所述孔洞形成三维网状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胶层(70)的材质包括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纪凡,谈家彬,张舒,
申请(专利权)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